长期施肥对黄土旱塬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 第11页 |
| ·农田氮素循环 | 第11-12页 |
| ·硝化作用及其功能微生物 | 第12-13页 |
| ·硝化作用 | 第12页 |
| ·硝化过程中的微生物 | 第12-13页 |
| ·土壤因素对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13-14页 |
| ·土壤pH对氨氧化菌的影响 | 第13页 |
| ·氮的输入对氨氧化菌的影响 | 第13-14页 |
| ·土壤污染物对氨氧化细菌的影响 | 第14页 |
| ·amoA基因片段在氨氧化菌种群研究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 ·氨单加氧酶(AMO)及其编码基因 | 第14页 |
| ·amoA基因片段在氨氧化菌种群研究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 ·本试验的科学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科学意义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8-24页 |
| ·材料 | 第18-20页 |
| ·土壤样品 | 第18页 |
| ·试剂 | 第18-1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页 |
| ·引物、菌种与载体 | 第19-20页 |
| ·软件 | 第20页 |
| ·试验方法 | 第20-24页 |
| ·土样的采集 | 第20页 |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0页 |
| ·土壤氨氧化细菌与氨氧化古菌的RFLP分析 | 第20-24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4-51页 |
| ·氨氧化细菌(AOB)的RFLP分析 | 第24-42页 |
| ·总DNA的提取 | 第24页 |
| ·目的DNA片段的PCR扩增 | 第24-25页 |
| ·PCR产物的T/A克隆及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25页 |
| ·氨氧化细菌克隆文库amoA的酶切聚类分析 | 第25-36页 |
| ·RFLP类型分析 | 第36-38页 |
| ·多样性指数的比较 | 第38-40页 |
| ·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40-42页 |
| ·氨氧化古菌的RFLP分析 | 第42-51页 |
| ·土壤中总DNA的提取 | 第42页 |
| ·目的DNA片段的PCR扩增 | 第42-43页 |
| ·PCR产物的T/A克隆及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43页 |
| ·氨氧化古菌克隆文库amoA的酶切聚类分析 | 第43-48页 |
| ·RFLP类型统计 | 第48页 |
| ·多样性指数的比较 | 第48-49页 |
| ·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51-54页 |
| ·amoA引物的选择 | 第51页 |
| ·克隆文库的构建 | 第51页 |
|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 第51-52页 |
| ·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种属差异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氨氧化古菌分析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氨氧化细菌 | 第54页 |
| ·氨氧化古菌 | 第54-55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5页 |
| ·不足之处 | 第55页 |
|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附录 | 第62-96页 |
| 致谢 | 第96-97页 |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