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人工纳米材料及其环境问题第11-12页
    1.2 人工纳米材料对微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第12-19页
        1.2.1 人工纳米材料对微藻的毒性效应第12-17页
        1.2.2 人工纳米材料对微藻毒性效应的影响因素第17-19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9页
    1.3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19-22页
        1.3.1 选题依据第19-20页
        1.3.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20页
        1.3.3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2章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第22-31页
    2.1 试验材料第22-23页
        2.1.1 试验药品与试剂第22-23页
        2.1.2 试验仪器设备与耗材第23页
    2.2 试验方法第23-26页
        2.2.1 f/2 培养液的配制第23-24页
        2.2.2 纳米二氧化钛储备液的配制第24页
        2.2.3 三角褐指藻的培养体系第24-25页
        2.2.4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试验第25-26页
        2.2.5 统计分析第26页
    2.3 试验结果第26-29页
        2.3.1 三角褐指藻生长曲线第26-27页
        2.3.2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抑制第27-29页
    2.4 讨论第29-30页
    2.5 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纳米二氧化钛的环境行为表征第31-43页
    3.1 试验材料第32-33页
        3.1.1 试验药品与试剂第32页
        3.1.2 试验仪器设备与耗材第32-33页
    3.2 试验方法第33-34页
        3.2.1 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第33页
        3.2.2 纳米二氧化钛悬浮液的显微镜观察第33页
        3.2.3 纳米二氧化钛的电镜观察第33-34页
        3.2.4 纳米二氧化钛的稳定性第34页
    3.3 试验结果第34-39页
        3.3.1 纳米二氧化钛在f/2 培养液下的24小时粒径变化第34-35页
        3.3.2 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的结果第35-37页
        3.3.3 纳米二氧化钛悬浮液稳定性测定结果第37-39页
    3.4 讨论第39-42页
    3.5 小结第42-43页
第4章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毒性效应的潜在机制第43-55页
    4.1 试验材料第43-45页
        4.1.1 试验药品与试剂第43页
        4.1.2 试验仪器设备与耗材第43-45页
    4.2 试验方法第45-47页
        4.2.1 三角褐指藻的培养体系第45页
        4.2.2 三角褐指藻的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第45页
        4.2.3 细胞完整性试验第45-46页
        4.2.4 细胞内ROS含量测定试验第46页
        4.2.5 统计学分析第46-47页
    4.3 试验结果第47-52页
        4.3.1 三角褐指藻显微镜和电镜观察结果第47-50页
        4.3.2 细胞完整性结果第50页
        4.3.3 细胞内ROS含量测定结果第50-52页
    4.4 讨论第52-54页
        4.4.1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的物理损伤第52-53页
        4.4.2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的氧化胁迫第53页
        4.4.3 其他毒性机制第53-54页
    4.5 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三角褐指藻对纳米二氧化钛暴露的生物适应初探第55-65页
    5.1 试验材料第55-56页
        5.1.1 试验试剂第55-56页
        5.1.2 试验仪器设备与耗材第56页
    5.2 试验方法第56-58页
        5.2.1 三角褐指藻的培养体系第56-57页
        5.2.2 Fv/Fm和叶绿素的测定第57页
        5.2.3 实时荧光定量PCR第57页
        5.2.4 统计分析第57-58页
    5.3 试验结果第58-62页
        5.3.1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第58-60页
        5.3.2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的影响第60-61页
        5.3.3 纳米二氧化钛对三角褐指藻光合色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1-62页
    5.4 讨论第62-63页
    5.5 小结第63-65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65-67页
    6.1 结论第65-66页
    6.2 建议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7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污水厂再生水补水对河道水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矢量约束与面向对象图像分析的高分辨率遥感水体信息提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