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基于GIS的晋江市工程地质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工程地质环境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工程地质环境功能区划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GIS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第16-17页
        1.2.4 存在的问题第17页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7-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页
    1.4 技术路线第18-19页
    1.5 论文组织第19-21页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第21-32页
    2.1 自然地理条件第21-22页
        2.1.1 地形地貌第21-22页
        2.1.2 河流水系第22页
    2.2 区域地质条件第22-26页
        2.2.1 地层概况第22-24页
        2.2.2 地质构造第24-25页
        2.2.3 侵入岩体第25-26页
    2.3 岩土体特征第26-27页
        2.3.1 岩体特征第26页
        2.3.2 土体特征第26-27页
    2.4 地质灾害特征第27-29页
    2.5 地下水特征第29-31页
        2.5.1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第30-31页
        2.5.2 风化带孔隙裂隙水第31页
        2.5.3 基岩裂隙水第31页
    2.6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工程地质功能区划评价模型构建第32-52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第32-36页
        3.1.1 指标体系确立原则第32页
        3.1.2 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第32-36页
    3.2 评价方法确定第36-38页
        3.2.1 层次分析法简介第37页
        3.2.2 熵值法简介第37-38页
    3.3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第38-46页
        3.3.1 层次分析法步骤第38-41页
        3.3.2 层次分析法赋权第41-46页
    3.4 利用熵值法对指标赋权第46-48页
        3.4.1 熵值法步骤第46-47页
        3.4.2 熵值法赋权第47-48页
    3.5 组合权重第48-49页
        3.5.1 组合权重原理第48页
        3.5.2 组合权重计算第48-49页
    3.6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第49-51页
        3.6.1 指标评分体系第49-50页
        3.6.2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方法比较第50-51页
        3.6.3 模型构建第51页
    3.7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工程地质功能区划实现第52-60页
    4.1 划分评价单元第52-55页
        4.1.1 格网剖分第52页
        4.1.2 空间单元要素计算第52-55页
    4.2 空间单元综合得分计算第55-57页
    4.3 工程地质功能分区第57-58页
    4.4 结果验证第58-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Skyline的秦蜀古道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宝邵伯湖湿地堤岸区域植物多样性及资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