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行政检察监督权概述 | 第12-21页 |
2.1 我国检察机关的定位 | 第12-15页 |
2.1.1 我国检察权的性质 | 第13-14页 |
2.1.2 我国检察权的内容 | 第14-15页 |
2.2 行政检察监督权的涵义 | 第15-16页 |
2.3 行政检察监督权的特征 | 第16-18页 |
2.3.1 专门性 | 第16页 |
2.3.2 程序性 | 第16-17页 |
2.3.3 法律性 | 第17页 |
2.3.4 有限性 | 第17-18页 |
2.4 行政检察监督的方式 | 第18-21页 |
2.4.1 行政检察建议 | 第18-19页 |
2.4.2 纠正违法通知书 | 第19页 |
2.4.3 督促起诉 | 第19-20页 |
2.4.4 行政公益诉讼 | 第20-21页 |
3. 行政检察监督权的范围 | 第21-25页 |
3.1 行政执法检察监督 | 第21-22页 |
3.2 抽象行政行为检察监督 | 第22-23页 |
3.3 行政抗诉检察监督 | 第23-25页 |
4. 域外行政检察监督制度考察 | 第25-29页 |
4.1 英美法系国家行政检察监督 | 第25-26页 |
4.1.1 美国行政检察监督 | 第25页 |
4.1.2 英国行政检察监督 | 第25-26页 |
4.2 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检察监督 | 第26-27页 |
4.2.1 法国行政检察监督 | 第26-27页 |
4.2.2 德国行政检察监督 | 第27页 |
4.3 国外行政检察监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29页 |
5. 我国行政检察监督权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5.1 行政检察监督权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5.1.1 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立法依据不明确 | 第29-30页 |
5.1.2 抽象行政行为存在监督漏洞 | 第30页 |
5.1.3 行政公益诉讼启动难 | 第30-31页 |
5.1.4 检察建议采信度低 | 第31页 |
5.1.5 行政抗诉存在缺陷 | 第31-32页 |
5.2 行政检察监督权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5.2.1 检察机关自身重视不够 | 第32页 |
5.2.2 理论研究较为薄弱 | 第32-33页 |
5.2.3 行政检察监督线索来源闭塞 | 第33页 |
5.2.4 检察工作“地方化”严重 | 第33-35页 |
6. 我国行政检察监督权制度的完善构想 | 第35-41页 |
6.1 明确行政检察监督权的法律依据 | 第35页 |
6.2 抽象行政行为检察监督制度构建 | 第35-36页 |
6.3 拓展与完善行政再审抗诉制度 | 第36-37页 |
6.4 完善行政检察监督方式 | 第37-38页 |
6.4.1 灵活运用检察建议 | 第37页 |
6.4.2 健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 第37-38页 |
6.5 构建线索发现机制 | 第38-39页 |
6.5.1 健全检察机关内部移送机制 | 第38页 |
6.5.2 健全“两法衔接机制” | 第38-39页 |
6.5.3 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和报送备案制度 | 第39页 |
6.6 完善行政检察监督权运行的保障机制 | 第39-41页 |
6.6.1 保障人财物管理去“地方化” | 第39-40页 |
6.6.2 建立检察官统一录用和任用机制 | 第40-41页 |
7.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