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蜀南地区西南部震旦系灯影组成藏条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21页
    1.1 论文题目来源和选题的依据及目的意义第9-11页
        1.1.1 论文题目来源第9页
        1.1.2 选题的依据第9-11页
        1.1.3 选题目的意义第11页
    1.2 区域地质概况第11-15页
        1.2.1 区域构造位置第11-13页
        1.2.2 研究区地层发育概况第13-14页
        1.2.3 研究区构造演化概况第14-15页
    1.3 研究区勘探和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1 研究区勘探现状第15-16页
        1.3.2 研究现状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5 论文完成工作量第18-19页
    1.6 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第19-21页
第2章 地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特征第21-42页
    2.1 地层划分对比第21-31页
        2.1.1 地层划分标志第21-22页
        2.1.2 研究区地层横向对比第22-25页
        2.1.3 研究区地层发育特征第25-28页
        2.1.4 地层平面展布特征第28-31页
    2.2 灯影组沉积相特征第31-42页
        2.2.1 发育沉积相类型第31-34页
        2.2.2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34-42页
第3章 灯影组储层特征第42-54页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42-43页
    3.2 储集空间类型和特征第43-45页
        3.2.1 孔隙第43页
        3.2.2 洞穴第43-44页
        3.2.3 裂缝第44-45页
    3.3 储层物性特征第45-49页
        3.3.1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特征第45-47页
        3.3.2 储层物性垂向分布特征第47-49页
    3.4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第49-52页
        3.4.1 沉积岩性的影响第49-51页
        3.4.2 岩溶作用的影响第51-52页
    3.5 储层分类和分布预测第52-54页
第4章 灯影组成藏条件第54-79页
    4.1 烃源岩评价第54-63页
        4.1.1 烃源岩层位及展布特征第54-57页
        4.1.2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7-63页
    4.2 盖层分析第63-65页
        4.2.1 宏观分布第63-64页
        4.2.2 微观物性第64-65页
    4.3 生储盖组合特征第65-66页
    4.4 圈闭发育特征第66-68页
    4.5 构造演化与油气运聚第68-76页
        4.5.1 灯影组顶面构造演化特征第68-72页
        4.5.2 剖面构造演化特征第72-74页
        4.5.3 构造演化与生烃耦合性第74页
        4.5.4 构造演化与油气的调整分布第74-75页
        4.5.5 油气成藏模式第75-76页
    4.6 保存条件分析第76-79页
        4.6.1 良好的区域性盖层第76页
        4.6.2 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第76-77页
        4.6.3 相对稳定的水动力环境第77-79页
第5章 油气分布有利区第79-85页
    5.1 油气分布控制因素分析第79-80页
        5.1.1 上覆麦地坪组岩性对运移的影响第79-80页
        5.1.2 构造演化第80页
    5.2 油气有利分布区划分第80-85页
        5.2.1 油气有利分布区划分标准第80-81页
        5.2.2 油气分布区分类第81-85页
第6章 结论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塔里木迪那2气田古近系—新近系异常压力特征与成因分析
下一篇:雅布赖盆地侏罗系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