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放射疗法论文

VSI射波刀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物理特性对比与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5页
    1.1 引言第10-15页
        1.1.1 放射治疗的发展历史回顾第10-11页
        1.1.2 CyberKnife(射波刀)的发展历史回顾第11-14页
        1.1.3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14-15页
第2章 辐射探测器的分类及简要介绍第15-22页
    2.1 辐射探测器的主要分类第15-16页
    2.2 气体电离探测器第16-19页
        2.2.1 电离室第17页
        2.2.2 自由空气电离室第17-18页
        2.2.3 空腔电离室第18页
        2.2.4 指形电离室第18-19页
    2.3 半导体探测器第19-20页
    2.4 胶片第20-22页
第3章 小野测量第22-28页
    3.1 小野应用简介第22页
    3.2 MV级光子束小野测量第22-23页
    3.3 小野测量的设备和方法第23-24页
    3.4 侧向电子失衡第24-25页
    3.5 相对剂量测量第25-28页
        3.5.1 探测器与射束中心轴对齐第25页
        3.5.2 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第25页
        3.5.3 探测器方向第25-26页
        3.5.4 Profile和半影第26-28页
第4章 圆形准直器和Iris准直器数据测量及分析第28-67页
    4.1 实验设备与方法第28-34页
        4.1.1 CyberKnife(射波刀)第五代VSI构成第28-29页
        4.1.2 圆形准直器第29页
        4.1.3 可变孔径准直器系统(Iris)第29-30页
        4.1.4 追踪模体第30页
        4.1.5 鸟笼和前向指针第30-31页
        4.1.6 MP3-M三维水箱第31-32页
        4.1.7 MEPHYSTO mc~2软件第32-33页
        4.1.8 辐射探测器第33页
        4.1.9 胶片测量系统第33-34页
    4.2 研究方案第34-35页
        4.2.1 Iris可变准直器测量、数据处理第34页
        4.2.2 圆形准直器测量、数据处理第34页
        4.2.3 穿射比的测量第34-35页
        4.2.4 圆形准直器和Iris准直器AQA对比第35页
        4.2.5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E2E检测对比第35页
    4.3 实验的操作步骤第35-40页
        4.3.1 调整三维水箱第35-36页
        4.3.2 测量设备连接第36-37页
        4.3.3 圆形准直器数据测量第37-38页
        4.3.4 Iris准直器数据测量第38页
        4.3.5 穿射比的测量第38页
        4.3.6 AQA测量第38-39页
        4.3.7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E2E测量第39-40页
    4.4 测量结果及对比分析第40-63页
        4.4.1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半影对比第40-53页
        4.4.2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射野大小对比第53-60页
        4.4.3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射野平坦度对比第60-61页
        4.4.4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射野对称性对比第61-62页
        4.4.5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穿射对比第62页
        4.4.6 AQA数据测量分析第62页
        4.4.7 E2E数据测量分析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5页
        4.5.1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半影对比第63页
        4.5.2 圆形准直器射野大小与Iris准直器射野大小比较第63-64页
        4.5.3 圆形准直器与Iris准直器平坦度比较第64页
        4.5.4 圆形准直器与Iris准直器对称性比较第64-65页
        4.5.5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穿射测量结果对比第65页
        4.5.6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AQA检测结果对比第65页
        4.5.7 圆形和Iris准直器的E2E检测结果对比第65页
    4.6 讨论第65-67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5.1 总结第67-68页
    5.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致谢第71-7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A-MSHA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一篇:异常脉象信号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