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蜂窝堇青石涂层—锰基催化剂中低温CH4-SCR催化脱硝性能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选题背景第16-17页
        1.1.1 大气污染及其成因第16页
        1.1.2 汽车尾气污染及其控制现状第16-17页
    1.2 柴油车汽车尾气控制技术第17-21页
        1.2.1 机内控制第17页
        1.2.2 机外技术第17-21页
    1.3 CH_4-SCR研究进展第21-24页
        1.3.1 CH_4-SCR催化剂第21-22页
        1.3.2 CH_4-SCR载体第22-23页
        1.3.3 CH_4-SCR反应机理第23-24页
    1.4 CH_4-SCR过程面临的挑战第24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结构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第26-31页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6-27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7页
    2.3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27-28页
        2.3.1 模拟烟气的配置第27-28页
        2.3.2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第28页
    2.4 催化剂的表征第28-31页
        2.4.1 BET比表面积测定第28-29页
        2.4.2 场发射扫描(FE-SEM)第29页
        2.4.3 X射线衍射(XRD)第29页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9页
        2.4.5 程序升温吸脱附第29-30页
        2.4.6 暂态响应实验第30-31页
第三章 PG-CC为载体催化剂的制备及中低温CH_4-SCR脱硝性能第31-46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实验部分第31-32页
        3.2.1 催化剂制备第31页
        3.2.2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第31页
        3.2.3 催化剂表征第31-3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2-37页
        3.3.1 活性组分的筛选第32-33页
        3.3.2 制备参数对Mnx/PG-CC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3.3.3 工况条件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第34-37页
    3.4 催化剂表征第37-45页
        3.4.1 催化剂的BET分析第37-39页
        3.4.2 FE-SEM分析第39-40页
        3.4.3 XRD分析第40-41页
        3.4.4 XPS分析第41-43页
        3.4.5 NO-吸脱附第43-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蜂窝状Mnx/ZrO_2-CC催化剂中低温CH_4-SCR脱硝性能第46-61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实验部分第46-47页
        4.2.1 整体式催化剂制备第46-47页
        4.2.2 无堇菁石基体催化剂制备第47页
        4.2.3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47页
        4.2.4 催化剂的表征第4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47-50页
        4.3.1 制备方法对Mn/ZrO_2-C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4.3.2 制备参数对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的影响第48-50页
    4.4 催化剂的表征第50-60页
        4.4.1 XPS表征第50页
        4.4.2 XRD表征第50-51页
        4.4.3 FE-SEM表征第51-52页
        4.4.4 O_2含量的影响和O_2暂态第52-54页
        4.4.5 NO-TPD第54-56页
        4.4.6 NO+O_2-TPD第56-58页
        4.4.7 CH_4-TPD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Ce助剂添加对Mn10/ZrO_2/CC催化剂改性探索第61-64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实验部分第61页
        5.2.1 催化剂的制备第61页
        5.2.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61页
        5.2.3 催化剂表征第61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61-63页
        5.3.1 Mn10Cey/ZrO_2-CC催化剂Ce助剂含量的筛选第61-62页
        5.3.2 催化剂表征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及成果情况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羧酸配体和含氮共轭配体构筑的配位聚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介孔分子筛负载型磷钨酸的制备及其催化环己烯与甲酸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