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英文缩略语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32页 |
| 综述一 干眼中医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18页 |
| 综述二 结膜杯状细胞研究进展及与干眼相关性 | 第18-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1-24页 |
| 综述三 干眼诊断、发病机制研究进展及治疗现状 | 第24-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前言 | 第32-34页 |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逍生散对干眼杯状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 | 第34-54页 |
|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34-40页 |
| 1 一般资料 | 第34页 |
| 2 病例选择 | 第34-35页 |
| 2.1 诊断标准 | 第34页 |
| 2.2 证型标准 | 第34-35页 |
| 2.3 纳入标准 | 第35页 |
| 2.4 排除标准 | 第35页 |
| 2.5 终止标准 | 第35页 |
| 2.6 脱落处理 | 第35页 |
| 2.7 剔除标准 | 第35页 |
| 2.8 伦理要求 | 第35页 |
| 3 材料方法 | 第35-40页 |
| 3.1 分组方法 | 第35-36页 |
| 3.2 所需物品 | 第36页 |
| 3.3 观察指标 | 第36-40页 |
| 3.4 疗效指数及分级标准 | 第40页 |
| 3.5 数据整理分析 | 第40页 |
| 结果 | 第40-47页 |
| 1 症状评分 | 第40-41页 |
| 2 客观观察指标 | 第41-47页 |
| 2.1 泪液分泌 | 第41-42页 |
| 2.2 泪膜破裂时间 | 第42-43页 |
| 2.3 角膜荧光染色 | 第43页 |
| 2.4 结膜印迹细胞学 | 第43-46页 |
| 2.5 疗效评价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50页 |
| 1 逍生散颗粒剂临床疗效评价 | 第47页 |
| 2 干眼发病中杯状细胞改变及机理 | 第47-48页 |
| 2.1 杯状细胞改变 | 第47页 |
| 2.2 杯状细胞损害与干眼相关性 | 第47-48页 |
| 2.3 杯状细胞与干眼治疗 | 第48页 |
| 3 逍生散释义及可能作用机理 | 第48-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逍生散颗粒剂对于C57BL/6小鼠干眼模型影响研究 | 第54-7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4-60页 |
| 1 材料 | 第54-55页 |
| 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第54页 |
| 1.2 动物饲养环境 | 第54-55页 |
| 1.3 主要试剂 | 第55页 |
| 1.4 主要仪器 | 第55页 |
| 1.5 药物配制 | 第55页 |
| 2 动物模型 | 第55-60页 |
| 2.1 动物分组 | 第55-56页 |
| 2.2 造模方法 | 第56页 |
| 2.3 造模成功标准 | 第56-57页 |
| 2.4 给药剂量及方法 | 第57页 |
| 2.5 观察指标 | 第57-58页 |
| 2.6 取材及固定 | 第58页 |
| 2.7 PAS染色 | 第58页 |
| 2.8 统计方法 | 第58-60页 |
| 结果 | 第60-67页 |
| 1 泪液分泌 | 第60-61页 |
| 2 泪膜破裂时间 | 第61-63页 |
| 3 角膜荧光染色 | 第63-65页 |
| 4 结膜上皮PAS染色 | 第65页 |
| 6 杯状细胞数量 | 第65-67页 |
| 讨论 | 第67-69页 |
| 1 动物模型选择 | 第67页 |
| 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67页 |
| 3 逍生散颗粒剂作用机制 | 第67-69页 |
|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个人简历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