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9页 |
(一) 选题来源 | 第8页 |
(二)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 国外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2.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0-11页 |
(四) 研究切入点 | 第11-12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案例分析法 | 第12页 |
2. 文献研究法 | 第12-13页 |
(六)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3-19页 |
1.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第13-14页 |
2. 危机管理理论与应急管理理论 | 第14-16页 |
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6-19页 |
一 概念界定和警犬技术在国内外公共安全中的应用情况概述 | 第19-30页 |
(一)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1. 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应急管理、风险管理 | 第19-21页 |
2. 警犬与警犬技术 | 第21-22页 |
(二) 警犬技术在国内外公共安全中的应用情况 | 第22-30页 |
1. 国外使用警犬技术情况 | 第22-25页 |
2. 国内使用警犬技术情况 | 第25-30页 |
二 昆明市警犬技术在公共安全中应用的现状 | 第30-37页 |
(一) 昆明市使用警犬技术情况 | 第30-33页 |
1. 第一阶段,应用于打击和预防犯罪 | 第30页 |
2. 第二阶段,应用于安全保卫、救护群众、抢险救灾等方面 | 第30-31页 |
3. 第三阶段,应用于参与社会管控的工作 | 第31-33页 |
(二) 取得的成绩 | 第33-34页 |
1. 在预防和打击犯罪方面 | 第33页 |
2. 在抢险救援方面 | 第33页 |
3. 在社会安全保卫方面 | 第33-34页 |
4. 在社会巡逻防控方面 | 第34页 |
(三) 特点和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1. 简单、方便 | 第34-35页 |
2. 高效、快速 | 第35页 |
3. 成功率高 | 第35页 |
4. 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四) 小结 | 第36-37页 |
三 警犬技术在公共安全中应用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 警犬技术使用面临的困境 | 第37-39页 |
1. 应用范围不够广泛 | 第37页 |
2. 使用原则掌握不清 | 第37页 |
3. 日益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凸显使用短板 | 第37-38页 |
4. 训导员不能带领警犬保持良好的状态 | 第38页 |
5. 资源投入面临缺口 | 第38-39页 |
6. 群众对警犬工作的好奇会导致隐患 | 第39页 |
(二) 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1. 警犬技术认识上存在误区 | 第39页 |
2. 忽视警犬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 第39页 |
3. 存在畏难情绪 | 第39-40页 |
4. 训导员素质参差不齐 | 第40页 |
5. 工作形势变化导致投入不足 | 第40页 |
6. 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警犬不了解 | 第40-41页 |
四 完善警犬技术在公共安全工作中的作用的对策 | 第41-46页 |
(一) 扩宽警犬技术在公共安全中的使用范围 | 第41页 |
(二) 遵循警犬技术的使用原则 | 第41-42页 |
1. 依法使用原则 | 第41页 |
2. 科学使用原则 | 第41-42页 |
3. 及时使用原则 | 第42页 |
4. 人犬结合原则 | 第42页 |
5. 安全使用原则 | 第42页 |
(三) 建立健全警犬技术使用机制 | 第42-43页 |
1. 建立科学养训警犬机制 | 第42页 |
2. 推行以基层为主导的警犬技术使用机制 | 第42-43页 |
3. 建立警犬技术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 第43页 |
4. 构建警犬技术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案 | 第43页 |
(四) 明确使用条件,提高训导员素质 | 第43-44页 |
(五) 加大警犬装备投入及更新 | 第44页 |
(六) 加大技术交流力度和公众宣传力度 | 第44-46页 |
1. 增进国内外警犬技术交流 | 第44-45页 |
2. 加大警犬技术工作宣传力度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