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的学术理论意义和实际操作应用意义第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第14-17页
        1.2.3 相关文献总评第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页
        1.3.3 论文结构框架第18-20页
        1.3.4 论文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第20页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0-22页
        1.4.1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第20页
        1.4.2 论文尚存在的不足之处第20-22页
第2章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29页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第22-24页
    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24-27页
        2.2.1 利率传导第24-25页
        2.2.2 信贷渠道第25-26页
        2.2.3 除利率以外的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第26-27页
    2.3 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理论第27-29页
第3章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实证分析第29-41页
    3.1 区域划分第29页
    3.2 变量的选择与说明第29-30页
    3.3 数据的来源第30页
    3.4 实证检验及相关结果的经济分析第30-41页
        3.4.1 数据初步检验第30-34页
        3.4.2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产出效应存在性的实证检验第34-37页
        3.4.3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物价效应存在性的实证检验第37-39页
        3.4.4 实证结果分析第39-41页
第4章 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的原因第41-66页
    4.1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第41-46页
        4.1.1 金融总量区域分布差异第41-44页
        4.1.2 金融结构区域分布差异第44-45页
        4.1.3 地区金融相关率差异第45-46页
    4.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第46-61页
    4.3 区域产业布局差异第61-64页
    4.4 区域内经济主体差异第64-66页
第5章 加强中国货币政策区域平衡性的政策建议第66-72页
    5.1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66-67页
    5.2 改善区域金融发展环境,完善区域金融体系,缩小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第67-69页
    5.3 改善中国人民银行地方分支行功能第69-70页
    5.4 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下,允许区域间差异化执行货币政策第70-72页
结论与展望第72-73页
    1 结论第72页
    2 展望第72-73页
附录第73-75页
    附录 1 1994-2014年七个地区货币供应量与GDP增长率统计表第73-74页
    附录 2 1994-2014年七个地区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指数统计表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权集中与外资参股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XBRL分类标准扩展研究--以石油天然气行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