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廉政制度变迁的需求与供给的相关理论解析 | 第18-27页 |
2.1 廉政制度相关理论解析 | 第18-22页 |
2.1.1 制度、廉政制度的概念、分类及功能、性质的分析 | 第18-21页 |
2.1.2 制度变迁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2 需求与供给相关理论解析 | 第22-27页 |
2.2.1 需求与供给的相关概念 | 第22-25页 |
2.2.2 需求与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25-27页 |
第3章 廉政制度的需求研究 | 第27-34页 |
3.1 廉政制度需求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27-28页 |
3.2 廉政制度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4页 |
3.2.1 现有的廉政制度安排的利用程度和适应性 | 第28-30页 |
3.2.2 意识形态和行为者的偏好 | 第30页 |
3.2.3 政策环境 | 第30-31页 |
3.2.4 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 | 第31-32页 |
3.2.5 技术 | 第32-34页 |
第4章 廉政制度的供给研究 | 第34-43页 |
4.1 廉政制度供给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34-35页 |
4.2 廉政制度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43页 |
4.2.1 廉政制度的供给成本 | 第35-37页 |
4.2.2 廉政制度变迁的收益分析 | 第37-40页 |
4.2.3 相关知识的进步 | 第40-41页 |
4.2.4 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 第41页 |
4.2.5 现存的制度安排 | 第41-42页 |
4.2.6 原有的利益集团的力量博弈 | 第42-43页 |
第5章 廉政制度的均衡分析 | 第43-52页 |
5.1 廉政制度变迁的均衡 | 第43-44页 |
5.1.1 廉政制度均衡的理论界定 | 第43页 |
5.1.2 廉政制度变迁的均衡分析 | 第43-44页 |
5.2 当前中国廉政制度变迁的供求现状 | 第44-52页 |
5.2.1 中国廉政制度建设的成就 | 第45-48页 |
5.2.2 中国廉政制度变迁的供求不均衡 | 第48-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