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规制证券信息违法传播行为的理论基础 | 第11-24页 |
2.1 规制证券信息违法传播行为的基本理论 | 第11-18页 |
2.1.1 证券信息违法传播行为的概念及特征 | 第11-12页 |
2.1.2 规制传播证券信息违法行为的宪法学分析 | 第12-14页 |
2.1.3 规制传播证券信息违法行为的法经济学分析 | 第14-18页 |
2.2 证券信息违法传播行为的法律界定 | 第18-24页 |
2.2.1 主体要素 | 第18-19页 |
2.2.2 主观要素 | 第19-20页 |
2.2.3 客观要素 | 第20-24页 |
3 我国证券信息违法传播法律规制的问题与成因 | 第24-34页 |
3.1 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3.1.1 对一般主体规制不足 | 第24-25页 |
3.1.2 对误导信息的规制不足 | 第25-26页 |
3.2 成因分析 | 第26-34页 |
3.2.1 主体界定不清晰 | 第26-28页 |
3.2.2 规制范围过窄 | 第28-30页 |
3.2.3 法律责任不合理 | 第30-32页 |
3.2.4 法律法规之间不相衔接 | 第32-34页 |
4 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启示 | 第34-43页 |
4.1 美国的相关规定及特点 | 第34-37页 |
4.1.1 规制证券信息违法传播行为的相关规定 | 第34-35页 |
4.1.2 纳入操纵市场的范围进行规制 | 第35-36页 |
4.1.3 强调民事救济 | 第36-37页 |
4.2 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及特点 | 第37-39页 |
4.2.1 规制证券信息违法传播行为的相关规定 | 第37页 |
4.2.2 分别列出证券信息违法传播行为的类型 | 第37-38页 |
4.2.3 弱化主体身份、侧重客观要素 | 第38-39页 |
4.3 注册语境中我国规制模式之选择 | 第39-43页 |
5 规制证券信息违法传播行为的构想 | 第43-54页 |
5.1 强化预防机制 | 第43-45页 |
5.1.1 培育投资者群体 | 第43-44页 |
5.1.2 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制度 | 第44-45页 |
5.2 完善惩戒机制 | 第45-50页 |
5.2.1 扩大规制对象 | 第45-46页 |
5.2.2 明确法律责任 | 第46-49页 |
5.2.3 衔接相关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5.3 拓宽民事救济途径 | 第50-54页 |
5.3.1 完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 第50-52页 |
5.3.2 建立证券纠纷诉调对接机制 | 第52-54页 |
6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作者简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