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肿瘤治疗学论文

抗肿瘤溶栓嵌合蛋白制备与生物活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13-18页
    0.1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第13-14页
        0.1.1 恶性肿瘤并发血栓形成的机制第13-14页
        0.1.2 肿瘤并发血栓形成的治疗第14页
    0.2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超抗原第14-16页
        0.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第14-15页
        0.2.2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第15页
        0.2.3 SEC2的抗肿瘤机制第15-16页
        0.2.4 SEC2缺失突变体第16页
    0.3 金黄色葡萄球菌激酶第16-17页
        0.3.1 Sak的溶栓作用机制第16-17页
        0.3.2 Sak缺失突变体第17页
    0.4 实验室前期研究第17页
    0.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1章 嵌合蛋白制备条件优化第18-26页
    1.1 实验目的第18页
    1.2 方案设计与分析第18页
    1.3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18-21页
        1.3.1 实验菌种第18-19页
        1.3.2 实验试剂第19-20页
        1.3.3 仪器与设备第20页
        1.3.4 常用培养基配置第20-21页
    1.4 实验方法第21-22页
        1.4.1 菌株的活化第21页
        1.4.2 重组大肠杆菌培养条件优化第21页
        1.4.3 抗肿瘤溶栓嵌合蛋白诱导条件优化第21-22页
    1.5 结果与讨论第22-25页
        1.5.1 培养条件优化结果第22-24页
        1.5.2 诱导条件优化结果第24-25页
    1.6 分析与讨论第25-26页
第2章 嵌合蛋白结合MHC Ⅱ类分子能力研究第26-34页
    2.1 实验目的第26页
    2.2 方案设计与分析第26页
    2.3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6-29页
        2.3.1 实验菌株和细胞第26页
        2.3.2 实验试剂第26-27页
        2.3.3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27页
        2.3.4 实验试剂配制第27-29页
    2.4 实验方法第29-32页
        2.4.1 抗肿瘤溶栓嵌合蛋白制备第29-30页
        2.4.2 蛋白样品测定第30页
        2.4.3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嵌合蛋白结合MHC Ⅱ类分子能力第30-32页
    2.5 结果第32-33页
    2.6 分析与讨论第33-34页
第3章 嵌合蛋白体外活性研究第34-43页
    3.1 实验目的第34页
    3.2 方案设计与分析第34页
    3.3 实验材料和试剂第34-36页
        3.3.1 细胞系第34-35页
        3.3.2 实验试剂第35页
        3.3.3 仪器与设备第35页
        3.3.4 细胞培养溶液的配置第35-36页
    3.4 实验方法第36-40页
        3.4.1 细胞的复苏第36-37页
        3.4.2 823、HT-29细胞的传代和培养第37页
        3.4.3 k562细胞的传代和培养第37页
        3.4.4 细胞计数方法第37-38页
        3.4.5 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第38-39页
        3.4.6 体外抑瘤试验第39-40页
    3.5 结果第40-41页
        3.5.1 嵌合蛋白刺激鼠PBMC细胞增殖活性第40页
        3.5.2 融合蛋白体外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第40-41页
    3.6 分析与讨论第41-43页
第4章 嵌合蛋白体内活性研究第43-49页
    4.1 实验目的第43页
    4.2 方案设计与分析第43页
    4.3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3-44页
        4.3.1 实验材料第43页
        4.3.2 实验试剂第43-44页
        4.3.3 仪器与设备第44页
    4.4 实验方法第44-45页
        4.4.1 S_(180)肉瘤小鼠移植瘤模型的构建第44页
        4.4.2 动物分组及给药第44页
        4.4.3 肿瘤、肝脏、脾脏组织的分离和小鼠眼眶取血第44-45页
    4.5 结果第45-48页
    4.6 分析与讨论第48-4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W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一篇:动物词语流畅性测验的图形分析在不同认知障碍患者的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