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调解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第2章 检察调解概述 | 第10-17页 |
2.1 检察调解的概念 | 第10页 |
2.2 检察调解的性质 | 第10-11页 |
2.3 检察调解的范围 | 第11-14页 |
2.3.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 | 第11-13页 |
2.3.2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申诉案件 | 第13-14页 |
2.3.3 行政诉讼抗诉案件 | 第14页 |
2.4 检察调解的特征 | 第14-17页 |
第3章 检察调解的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3.1 检察监督理论 | 第17-18页 |
3.2 成本理论 | 第18-19页 |
3.3 和谐社会理论 | 第19-20页 |
3.4 检察调解中的ADR理论 | 第20-22页 |
第4章 检察调解的司法实践 | 第22-32页 |
4.1 检察调解案例及评析 | 第22-27页 |
4.2 检察调解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4.2.1 缺乏立法的具体规则 | 第27-28页 |
4.2.2 适用范围模糊 | 第28-29页 |
4.2.3 监督审查存在不足 | 第29页 |
4.3 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9-32页 |
4.3.1 执法思想滞后 | 第29-30页 |
4.3.2 工作运行体系不健全 | 第30-31页 |
4.3.3 适用动力不强 | 第31-32页 |
第5章 检察调解的完善 | 第32-37页 |
5.1 转变执法观念 | 第32页 |
5.2 健全工作运行规则 | 第32-33页 |
5.3 统一检察调解的模式 | 第33-34页 |
5.4 明确检察调解的法律效力 | 第34-35页 |
5.5 完善配套措施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