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湿地植物多样性及功能性状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10-11页
    1.3 物种丰富度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1.4 物种频度的研究进展第12页
    1.5 植物功能性状及塑性的研究进展第12-18页
        1.5.1 植物功能性状第12-15页
        1.5.2 可塑性第15-17页
        1.5.3 生境分布模式指数第17-18页
    1.6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8-19页
    1.7 技术路线第19-21页
2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第21-31页
    2.1 北京市自然概况第21-22页
        2.1.1 地理位置第21页
        2.1.2 地质地貌第21页
        2.1.3 土壤第21页
        2.1.4 气候第21-22页
        2.1.5 水文第22页
        2.1.6 植被第22页
    2.2 研究湿地概况第22-24页
        2.2.1 潮白河水系第22-23页
        2.2.2 永定河水系第23页
        2.2.3 北运河水系第23页
        2.2.4 大清河与蓟运河水系第23-24页
    2.3 野外调查与样本采集第24-26页
        2.3.1 样带与样方调查第24-26页
        2.3.2 植物样本的采集第26页
    2.4 植物功能性状测定方法第26-28页
        2.4.1 比叶面积第27页
        2.4.2 生物量(地上、地下、总生物量)第27页
        2.4.3 根拉力第27页
        2.4.4 比茎重第27页
        2.4.5 叶氮浓度与叶磷浓度第27-28页
        2.4.6 根氮浓度与根磷浓度第28页
        2.4.7 比根长第28页
    2.5 指标计算第28-29页
        2.5.1 丰富度指数第28页
        2.5.2 频度第28页
        2.5.3 塑性指数第28-29页
        2.5.4 生境分布模式指数第29页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9-3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1-61页
    3.1 不同湿地类型与土壤水分梯度下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第31-32页
    3.2 各物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的频度分布第32-33页
    3.3 DPI与物种功能性状塑性的相关性第33-61页
        3.3.1 物种各功能性状塑性分析第36-42页
        3.3.2 DPI与物种各功能性状塑性的回归分析第42-61页
4 讨论与结论第61-65页
    4.1 讨论第61-63页
        4.1.1 不同湿地类型与土壤水分梯度下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第61页
        4.1.2 各物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的频度分布第61-62页
        4.1.3 DPI与物种各功能性状的塑性的相关性第62-63页
    4.2 结论第63-64页
    4.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个人简介第71-73页
导师简介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附表:调查湿地物种名录第77-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麻蝇科(双翅目:狂蝇总科)昆虫的系统分类研究
下一篇:新型质谱电离方法的改进及其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