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模拟平台设计中相似原理的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湖滨带 | 第10-13页 |
1.1.1.1 湖滨带概念 | 第10-11页 |
1.1.1.2 湖滨带的功能 | 第11-12页 |
1.1.1.3 湖滨带生态恢复 | 第12-13页 |
1.1.2 相似原理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相似原理研究 | 第13-14页 |
1.2.2 浊流研究 | 第14-15页 |
1.3 存在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1 存在问题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8-19页 |
2 研究方法及原理 | 第19-21页 |
2.1 相似原理 | 第19页 |
2.2 浊流模型 | 第19-21页 |
2.2.1 浊流概念 | 第19-20页 |
2.2.2 模型介绍 | 第20-21页 |
3 湖滨带水动力过程 | 第21-43页 |
3.1 缓坡区水动力过程 | 第21-37页 |
3.1.1 缓坡区坡面漫流 | 第21-27页 |
3.1.1.1 控制方程 | 第21-23页 |
3.1.1.2 相似准数 | 第23-27页 |
3.1.2 缓坡区溶质运移过程 | 第27-33页 |
3.1.2.1 控制方程 | 第28-30页 |
3.1.2.2 相似准数 | 第30-33页 |
3.1.3 缓坡区沉积物运移过程 | 第33-37页 |
3.1.3.1 控制方程 | 第34-35页 |
3.1.3.2 相似准数 | 第35-37页 |
3.2 浅水区水动力过程 | 第37-41页 |
3.2.1 浅水区坡面漫流 | 第38-39页 |
3.2.1.1 控制方程 | 第38-39页 |
3.2.1.2 相似准数 | 第39页 |
3.2.2 浅水区溶质运移 | 第39-40页 |
3.2.2.1 控制方程 | 第39-40页 |
3.2.2.2 相似准数 | 第40页 |
3.2.3 浅水区沉积物运移 | 第40-41页 |
3.2.3.1 控制方程 | 第40-41页 |
3.2.3.2 相似准数 | 第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湖滨带物理化学过程 | 第43-49页 |
4.1 污染物直接光解 | 第43-44页 |
4.1.1 控制方程 | 第43页 |
4.1.2 相似准数 | 第43-44页 |
4.2 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过程 | 第44-45页 |
4.2.1 控制方程 | 第44-45页 |
4.2.2 相似准数 | 第45页 |
4.3 硝化、反硝化过程 | 第45-48页 |
4.3.1 控制方程 | 第46-47页 |
4.3.2 相似准数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实例应用 | 第49-63页 |
5.1 实验介绍 | 第49页 |
5.2 判断实验合理性 | 第49-57页 |
5.3 数值模拟 | 第57-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附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