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1-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4页 |
2.1 关于产业理论 | 第15-17页 |
2.1.1 产业的概念 | 第15页 |
2.1.2 产业的分类 | 第15-16页 |
2.1.3 产业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2.2 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及情况分析 | 第17-20页 |
2.2.1 第一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2.2.2 重工业主导时代 | 第18-19页 |
2.2.3 第三产业成为主导 | 第19-20页 |
2.3 新的历史条件下首都产业的发展前景 | 第20-23页 |
2.3.1 首都产业的发展导向 | 第20-21页 |
2.3.2 石景山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借鉴 | 第21-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新产业体系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 第24-38页 |
3.1 首都产业新的发展定位 | 第24-30页 |
3.1.1 首都产业的发展导向 | 第24-27页 |
3.1.2 产业转型升级的案例借鉴及思考 | 第27-30页 |
3.2 石景山区构建新产业体系的基础条件 | 第30-38页 |
3.2.1 石景山产业发展现状 | 第31-36页 |
3.2.2 石景山产业发展政策基础 | 第36-37页 |
3.2.3 石景山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分析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石景山区新产业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和重点 | 第38-51页 |
4.1 新产业体系构建的战略目标 | 第38-44页 |
4.1.1 产业选择原则 | 第38-39页 |
4.1.2 产业发展方向定量分析 | 第39-43页 |
4.1.3 新产业发展的规划目标 | 第43-44页 |
4.2 石景山区新产业体系的战略重点 | 第44-51页 |
4.2.1 发展高端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 | 第44-47页 |
4.2.2 发展多样均衡的生活性服务业 | 第47-51页 |
第五章 打造新的产业体系的重点支撑项目 | 第51-56页 |
5.1 项目载体聚焦“一轴三园” | 第51-53页 |
5.1.1 一轴——长安金融 | 第51页 |
5.1.2 三园——中关村石景山园、首钢园、西部园 | 第51-53页 |
5.2 东中西部项目呈“多支点”分布 | 第53-56页 |
5.2.1 东部主要项目分布 | 第53-54页 |
5.2.2 中部主要项目分布 | 第54页 |
5.2.3 西部主要项目分布 | 第54-56页 |
第六章 打造新的产业体系的配套政策体系 | 第56-60页 |
6.1 配套政策的原则方向 | 第56页 |
6.2 聚焦“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 | 第56-58页 |
6.2.1 利用价值链开展高端招商引资工作 | 第56-57页 |
6.2.2 完善综合服务体系 | 第57页 |
6.2.3 规范引入项目评估流程 | 第57页 |
6.2.4 统一全区对外形象推介 | 第57-58页 |
6.3 全力打造优质投资环境 | 第58页 |
6.3.1 细化完善服务内容,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 第58页 |
6.3.2 积极引入市场化力量,完善企业配套服务 | 第58页 |
6.4 建立石景山服务“POS体系” | 第58-60页 |
6.4.1 建立配套完善的政策(Policy)体系 | 第58-59页 |
6.4.2 建立有序稳定的秩序(Order)环境 | 第59页 |
6.4.3 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Society)氛围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