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光电池论文--太阳能电池论文

CZTS/In2S3异质结的数值模拟及相关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7页
    1.1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第9-10页
    1.2 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理论第10-13页
        1.2.1 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0-12页
        1.2.2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第12-13页
    1.3 太阳电池的分类第13-14页
    1.4 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第14-15页
        1.4.1 CZTS的性质和特点第14页
        1.4.2 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1 选题依据第15-16页
        1.5.2 研究内容第16页
    1.6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薄膜的制备及其表征方法第17-28页
    2.1 磁控溅射法制备薄膜第17-18页
    2.2 真空蒸发法制备薄膜第18页
    2.3 管式电阻炉第18-19页
    2.4 X射线衍射分析仪第19-21页
    2.5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21-22页
    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2-23页
    2.7 XPS测试分析仪第23页
    2.8 半导体光学性能的测试第23-25页
    2.9 霍尔效应测量仪第25-27页
    2.10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CZTS/In_2S_3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数值模拟第28-47页
    3.1 电池模拟软件SCAPS-1D介绍第28-29页
    3.2 CZTS薄膜太阳电池模型的建立第29-32页
        3.2.1 SCAPS-1D物理模型第29-31页
        3.2.2 电池结构模型第31-32页
    3.3 吸收层材料参数对CZTS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第32-38页
        3.3.1 吸收层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2-34页
        3.3.2 吸收层载流子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4-36页
        3.3.3 吸收层缺陷态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6-38页
    3.4 缓冲层材料参数对CZTS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第38-40页
        3.4.1 缓冲层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38-40页
        3.4.2 缓冲层载流子浓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0页
    3.5 工作温度对CZTS电池输出特性的影响第40-41页
    3.6 CZTS薄膜电池的优化第41页
    3.7 寄生电阻对CZTS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1-46页
        3.7.1 寄生并联电阻对CZTS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2-44页
        3.7.2 寄生串联电阻对CZTS电池性能的影响第44-46页
    3.8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Ag和Sn掺杂In_2S_3薄膜的研究第47-55页
    4.1 Ag和Sn掺杂的In_2S_3薄膜的制备第47页
    4.2 掺杂In_2S_3薄膜性能的研究第47-54页
        4.2.1 物相结构第47-49页
        4.2.2 表面形貌第49-51页
        4.2.3 光学特性第51-54页
        4.2.4 电学特性第54页
    4.3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CZTS/In_2S_3异质结能带偏移的研究第55-64页
    5.1 半导体异质结能带偏移简介第55-56页
    5.2 半导体异质结能带偏移的测试方法第56-58页
        5.2.1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第56页
        5.2.2 电容—电压法第56-58页
        5.2.3 量子阱光跃迁光谱第58页
    5.3 CZTS/In_2S_3异质结能带偏移的测量第58-63页
        5.3.1 CZTS/In_2S_3异质结的制备第58-59页
        5.3.2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内容总结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致谢第72-73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H4在O2/CO2气氛下预混火焰特性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正极材料Li3V2(PO43/C制备及其包覆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