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论文创新点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1-29页 |
2.1 移动推送信息概述 | 第21-25页 |
2.1.1 移动推送信息特点 | 第21-22页 |
2.1.2 接收移动推送信息群体的划分及特征 | 第22-25页 |
2.2 理论基础综述 | 第25-29页 |
2.2.1 理性行为理论 | 第25页 |
2.2.2 计划行为理论 | 第25-27页 |
2.2.3 技术接受模型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9-37页 |
3.1 态度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9-33页 |
3.1.1 移动推送信息特点与用户态度的关系 | 第29-30页 |
3.1.2 感知有用性、感知趣味性、感知可信性和用户态度的关系 | 第30-32页 |
3.1.3 主观规范、用户许可与用户态度的关系 | 第32-33页 |
3.2 用户接受移动推送信息的行为意向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33-37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7-49页 |
4.1 问卷设计原则和主要内容 | 第37-38页 |
4.1.1 问卷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4.1.2 问卷主要内容 | 第38页 |
4.2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第38-42页 |
4.2.1 不同用户群体的定义与测量 | 第38-39页 |
4.2.2 移动推送信息接受模型中各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 第39-42页 |
4.3 问卷前测 | 第42-49页 |
4.3.1 问卷有效性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4.3.2 信效度分析 | 第44-49页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 | 第49-77页 |
5.1 样本描述 | 第49-52页 |
5.2 结构方程模型 | 第52-53页 |
5.3 信度、效度、测量模型拟合度检验 | 第53-57页 |
5.3.1 信度检验 | 第53-54页 |
5.3.2 效度检验 | 第54-57页 |
5.3.3 测量模型拟合度检验 | 第57页 |
5.4 路径分析 | 第57-61页 |
5.4.1 结构模型拟合度检验 | 第58页 |
5.4.2 假设检验 | 第58-61页 |
5.5 用户所属群体类型的相关分析 | 第61-63页 |
5.6 人口统计变量对各因素的影响 | 第63-72页 |
5.6.1 性别对各因素的影响 | 第63-64页 |
5.6.2 年龄对各因素的影响 | 第64-67页 |
5.6.3 学历对各因素的影响 | 第67-69页 |
5.6.4 职业对各因素的影响 | 第69-70页 |
5.6.5 月收入对各因素的影响 | 第70-72页 |
5.7 研究结果讨论 | 第72-77页 |
5.7.1 假设验证结果 | 第72-73页 |
5.7.2 结论分析 | 第73-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8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7-78页 |
6.2 运用移动推送信息的营销建议 | 第78-79页 |
6.3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A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