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5页 |
2 科学精神的基本界说 | 第15-23页 |
2.1 科学精神的本质及特征 | 第15-17页 |
2.1.1 科学精神的内涵 | 第15页 |
2.1.2 科学精神的普适性 | 第15-16页 |
2.1.3 科学精神的原则性 | 第16页 |
2.1.4 科学精神的理智性 | 第16-17页 |
2.2 科学精神的时代内容 | 第17-23页 |
2.2.1 继承创新精神 | 第17-19页 |
2.2.2 求真务实精神 | 第19-20页 |
2.2.3 怀疑批判精神 | 第20-21页 |
2.2.4 执着献身精神 | 第21-23页 |
3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的必要性 | 第23-30页 |
3.1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的价值 | 第23-24页 |
3.1.1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有助于推动中国进入理性社会 | 第23-24页 |
3.1.2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对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 | 第24页 |
3.2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提高民众的基本素质 | 第24-27页 |
3.2.1 普通百姓科学素质较低、科学精神贫乏 | 第25-26页 |
3.2.2 科研人员学术不端行为频发 | 第26页 |
3.2.3 管理人员存在决策失误失效现象 | 第26-27页 |
3.3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 第27-30页 |
3.3.1 实现中国梦需要培育民众的创新精神 | 第27-28页 |
3.3.2 实现中国梦需要培育民众的务实精神 | 第28页 |
3.3.3 实现中国梦需要培育民众的合作精神 | 第28-30页 |
4 培育民众科学精神的基本思路 | 第30-41页 |
4.1 观念上重视民众科学精神的培育 | 第30-32页 |
4.1.1 科学精神培育的现状 | 第30-31页 |
4.1.2 科学精神培育的深远意义 | 第31-32页 |
4.2 明确培育机构设立相应平台 | 第32-34页 |
4.2.1 明确培育机构 | 第32-33页 |
4.2.2 借助相应平台强化科学精神的普及 | 第33-34页 |
4.3 改革各种类型的教育 | 第34-37页 |
4.3.1 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 | 第34-36页 |
4.3.2 明确培育内容 | 第36页 |
4.3.3 改进教育方法 | 第36-37页 |
4.4 发挥舆论宣传和制度政策的导向作用 | 第37-41页 |
4.4.1 在舆论宣传中给予科学精神应有的地位 | 第37-38页 |
4.4.2 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制度 | 第38-39页 |
4.4.3 完善学术的管理和监督体系 | 第39-40页 |
4.4.4 改革科技评审过程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