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1.1 资源分布和植物形态 | 第10-11页 |
1.1.1 资源分布 | 第10页 |
1.1.2 植物形态 | 第10-11页 |
1.2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概况 | 第11-18页 |
1.2.1 化感的定义 | 第11页 |
1.2.2 化感物质的种类 | 第11-14页 |
1.2.3 化感作用机理 | 第14页 |
1.2.4 我国几种主要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 | 第14-18页 |
1.3 苍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 第18-21页 |
1.3.1 倍半萜内酯 | 第18-20页 |
1.3.2 挥发油 | 第20-21页 |
1.3.3 其它化合物 | 第21页 |
1.4 苍耳属植物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刺苍耳不同生长期化感作用研究 | 第24-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2.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24页 |
2.1.2 提取液制备 | 第24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2.2.1 刺苍耳不同生长期的全株水提液对供试植物根长生长的影响 | 第25-27页 |
2.2.2 刺苍耳不同生长期的全株水提液对供试植物苗高生长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刺苍耳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研究 | 第30-3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3.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30页 |
3.1.2 提取液制备 | 第30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3.1.4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3.2.1 刺苍耳不同部位水提取液对供试植物萌发率的影响 | 第31页 |
3.2.2 刺苍耳不同部位水提取液对供试植物根长和苗高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3 刺苍耳不同部位95%乙醇提取液对供试植物萌发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4 刺苍耳不同部位95%乙醇提取液对供试植物根长和苗高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刺苍耳果实不同萃取相化感作用研究 | 第35-38页 |
4.1 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4.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35页 |
4.1.2 刺苍耳果实各萃取相处理液的制备 | 第35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6-37页 |
4.2.1 刺苍耳果实不同萃取相处理液对供试植物根长生长的影响 | 第36页 |
4.2.2 刺苍耳果实不同萃取相处理液对供试植物苗高生长的影响 | 第36-37页 |
4.3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刺苍耳叶、茎中活性成分研究 | 第38-52页 |
5.1 试验部分 | 第38-40页 |
5.1.1 试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38页 |
5.1.2 提取分离 | 第38-39页 |
5.1.3 生物测定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5.2.1 刺苍耳叶、茎的不同有机溶剂处理液对反枝苋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5.2.2 刺苍耳叶、茎不同流分对反枝苋生长的影响 | 第41-44页 |
5.2.3 八个化合物的活性测定 | 第44-47页 |
5.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和波谱数据 | 第47-51页 |
5.4 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附录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