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20-3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1.1.1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 第20页 |
1.1.2 农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 第20-21页 |
1.1.3 农业信息化是黑龙江省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21-2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4-32页 |
1.3.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24-28页 |
1.3.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28-32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第32-36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1.4.3 创新点 | 第34-35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2 主要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36-41页 |
2.1 主要概念界定 | 第36-38页 |
2.1.1 信息化 | 第36页 |
2.1.2 农业信息化 | 第36-37页 |
2.1.3 信息化与农业信息化的联系与区别 | 第37-38页 |
2.2 农业信息化理论基础 | 第38-40页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38-39页 |
2.2.2 系统理论 | 第39页 |
2.2.3 信息资源配置理论 | 第39页 |
2.2.4 经济辐射理论 | 第39-40页 |
2.2.5 政府干预理论 | 第4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分析 | 第41-55页 |
3.1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分析 | 第41-45页 |
3.1.1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 第41-42页 |
3.1.2 加快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转变 | 第42页 |
3.1.3 带动农业走向国际化 | 第42-43页 |
3.1.4 优化农村投资结构 | 第43页 |
3.1.5 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43-44页 |
3.1.6 加快农业技术进步 | 第44-45页 |
3.2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45-54页 |
3.2.1 指标选取 | 第45-49页 |
3.2.2 静态分析 | 第49-51页 |
3.2.3 动态分析 | 第51-54页 |
3.2.4 主要结论 | 第5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55-70页 |
4.1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 第55-59页 |
4.1.1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 第55-57页 |
4.1.2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 第57-58页 |
4.1.3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 第58-59页 |
4.1.4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人才现状 | 第59页 |
4.2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评价 | 第59-67页 |
4.2.1 效率测度的基本概念 | 第60页 |
4.2.2 效率测度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第60-62页 |
4.2.3 基于DEA的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系统效率测度与分析 | 第62-67页 |
4.3 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67-68页 |
4.3.1 参与主体职责定位不明确 | 第67-68页 |
4.3.2 缺乏科学系统的发展模式 | 第68页 |
4.3.3 农业信息开发利用不充分 | 第68页 |
4.3.4 农业信息服务水平低 | 第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5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投资及定价分析 | 第70-95页 |
5.1 博弈的理论基础 | 第70-74页 |
5.1.1 博弈论概述 | 第70页 |
5.1.2 基本概念 | 第70-73页 |
5.1.3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博弈问题 | 第73-74页 |
5.2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投资博弈分析 | 第74-88页 |
5.2.1 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同时期的投资博弈分析 | 第75-79页 |
5.2.2 政府部门之间的投资博弈分析 | 第79-84页 |
5.2.3 涉农企业之间的投资博弈分析 | 第84-88页 |
5.2.4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的投资博弈结果分析 | 第88页 |
5.3 农业信息化产品的价格博弈分析 | 第88-93页 |
5.3.1 农业信息化产品价格博弈模型的建立 | 第89-91页 |
5.3.2 农户在价格博弈模型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 第91页 |
5.3.3 涉农企业在价格博弈模型中的博弈行为分析 | 第91-92页 |
5.3.4 信息不对称对价格博弈模型的影响分析 | 第92-93页 |
5.3.5 农业信息化产品的价格博弈结果分析 | 第93页 |
5.4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投资及定价策略分析 | 第93-9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6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的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 | 第95-107页 |
6.1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95-101页 |
6.1.1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 第95-97页 |
6.1.2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问题分析 | 第97-101页 |
6.2 建立全面的农业信息资源系统 | 第101-102页 |
6.2.1 主体系统的建立 | 第101页 |
6.2.2 客体系统的建立 | 第101-102页 |
6.3 打造科学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环境 | 第102-104页 |
6.3.1 软件环境的建立 | 第103-104页 |
6.3.2 硬件环境的建立 | 第104页 |
6.4 建立一套有效的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 第104-106页 |
6.4.1 自上至下的模式 | 第104页 |
6.4.2 条块分割的模式 | 第104-105页 |
6.4.3 民间经营的模式 | 第105页 |
6.4.4 联合经营的模式 | 第105页 |
6.4.5 集约经营的模式 | 第105-106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7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服务分析 | 第107-125页 |
7.1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服务问题分析 | 第107-111页 |
7.1.1 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 | 第107-108页 |
7.1.2 组织机构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108-109页 |
7.1.3 服务网络分散,产业化水平低 | 第109页 |
7.1.4 信息意识薄弱,利用信息能力不强 | 第109-111页 |
7.2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设计 | 第111-122页 |
7.2.1 形成“政府+自助式+商业化+科研院所”的多元化主体投资模式 | 第111-115页 |
7.2.2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方联动型组织结构 | 第115-119页 |
7.2.3 打造“三电两网一报+自主宣传”的全方位信息传播服务网络 | 第119-122页 |
7.3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的建设重点 | 第122-123页 |
7.3.1 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和监管力度 | 第122页 |
7.3.2 打造专业的农业信息服务队伍 | 第122-123页 |
7.3.3 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 第123页 |
7.3.4 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 第123页 |
7.3.5 提高服务对象的综合素质 | 第12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8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25-135页 |
8.1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 第125-127页 |
8.1.1 符合国家统一规划的原则 | 第125页 |
8.1.2 政府引导、需求主导的原则 | 第125页 |
8.1.3 符合省情基础原则 | 第125-126页 |
8.1.4 立足当地、实事求是的原则 | 第126页 |
8.1.5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 | 第126-127页 |
8.2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 第127-130页 |
8.2.1 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 第127页 |
8.2.2 实现跨越式发展 | 第127页 |
8.2.3 全面推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 | 第127-128页 |
8.2.4 实现农垦与地方区域信息化共享机制 | 第128-129页 |
8.2.5 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 第129页 |
8.2.6 多元化发展 | 第129-130页 |
8.3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130-132页 |
8.3.1 政府部门加大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 第131-132页 |
8.3.2 规范和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科学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 第132页 |
8.3.3 涉农企业与科研院所积极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 第132页 |
8.3.4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全面提升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竞争力 | 第132页 |
8.4 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机制 | 第132-134页 |
8.4.1 创造政策环境 | 第132-133页 |
8.4.2 加强组织协调 | 第133页 |
8.4.3 健全制度规范 | 第133页 |
8.4.4 确保资金投入 | 第133页 |
8.4.5 推动队伍建设 | 第133-134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结论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3-144页 |
致谢 | 第144-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