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侦查阶段追赃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6页
引言第13-16页
    1. 研究动态第13-14页
    2. 选题意义第14-15页
    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5-16页
第一章 追赃障碍及其解决第16-26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一、赃的界定第16-17页
        二、追赃的界定第17-18页
    第二节 追赃障碍的种类第18-21页
        一、主观方面产生的追赃障碍第19-20页
        二、客观方面产生的追赃障碍第20-21页
    第三节 追赃障碍的成因第21-24页
        一、立法规定的不完善第21-22页
        二、司法机制的不健全第22-23页
        三、追赃的社会合力不足第23-24页
    第四节 追赃障碍的解决第24-26页
        一、司法上的对策建议第24-25页
        二、立法上的对策建议第25-26页
第二章 追赃不当及其救济第26-33页
    第一节 追赃不当的成因第27-28页
        一、侦查人员的主观差异第27页
        二、刑事侦查阶段的特殊性第27-28页
        三、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第28页
    第二节 我国救济制度的现状第28-31页
        一、司法救济制度缺位第29-30页
        二、宪法救济制度缺位第30页
        三、程序性制裁制度的缺位第30-31页
    第三节 避免追赃错误的意见建议第31-33页
        一、确立追赃行为的可诉性第31-32页
        二、确立追赃行为的相当性原则第32页
        三、确立追赃行为的经济性原则第32-33页
        四、确立司法机关的监督机制第33页
第三章 追赃中刑民交叉问题及其处理第33-40页
    第一节 关于刑法和民法之间关系问题第33-35页
        一、域外有关刑民关系理论解读第33-34页
        二、我国的刑民关系理论第34页
        三、有关“先刑后民”原则第34-35页
    第二节 处理刑民交叉问题遇到的障碍第35-36页
        一、刑事裁判绝对权威产生的矛盾第35-36页
        二、“先刑后民”原则存在的弊端第36页
    第三节 追赃中凸显的刑民交叉问题及其处理第36-40页
        一、非犯罪嫌疑人对刑事追赃的影响第36-37页
        二、与民事合同相关联的刑事追赃第37-39页
        三、刑事追赃的强制执行第39页
        四、企业因涉嫌犯罪被扣押的钱物问题第39-40页
第四章 赃款赃物善意取得及其运用第40-48页
    第一节 赃款赃物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争鸣第40-43页
        一、我国民法中的相关规定第41页
        二、我国刑法中相关规定第41-42页
        三、其他国家、地区刑法中相关规定第42-43页
    第二节 善意取得制度在刑事追赃中的具体运用第43-45页
        一、善意取得可以对抗司法追赃第43页
        二、对受让人善意的认定第43-44页
        三、证明责任的分配第44-45页
    第三节 分析与结论第45-48页
        一、赃款赃物不应成为善意取得制度的例外第45-46页
        二、赃款追缴与善意取得制度第46页
        三、赃物追缴与善意取得制度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第三人撤销之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