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税法论文

G市国税局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4页
    1.2 研究价值第14-15页
        1.2.1 理论价值第14页
        1.2.2 实践价值第14-15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5-2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6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6-27页
        1.4.1 研究结构和流程第26页
        1.4.2 论文框架第26-27页
    1.5 研究方法第27-28页
第二章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第28-40页
    2.1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基本介绍第28-33页
        2.1.1 税收执法风险的直接原因第28-29页
        2.1.2 税收执法风险的种类第29-31页
        2.1.3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与风险防御的异同第31页
        2.1.4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研究意义第31-33页
    2.2 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相关支撑理论第33-39页
        2.2.1 行政执法理论第33-35页
        2.2.2 执法风险评估理论第35-37页
        2.2.3 政府内部控制理论第37-38页
        2.2.4 街头官僚理论第38-39页
    2.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G市国税局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第40-63页
    3.1 G市国税局简介第40页
    3.2 G市国税局执法风险的产生第40-47页
        3.2.1 未能按时完整履行法定职责第40-42页
        3.2.2 违反执法程序第42-43页
        3.2.3 行政裁量执行不当第43-44页
        3.2.4 法律法规依据错误第44-45页
        3.2.5 执法主体和对象错误第45-46页
        3.2.6 证据采集不规范第46页
        3.2.7 侵犯纳税人合法权益第46-47页
    3.3 G市国税局各执法环节的风险识别第47-54页
        3.3.1 税务登记环节的风险识别第47-48页
        3.3.2 申报征收环节的风险识别第48-50页
        3.3.3 发票管理环节的风险识别第50-51页
        3.3.4 文书处理环节的风险识别第51-52页
        3.3.5 出口退(免)税环节的风险识别第52-53页
        3.3.6 税收稽查环节的风险识别第53-54页
    3.4 G市国税局执法风险管理的探索实践第54-59页
        3.4.1 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第54-56页
        3.4.2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第56-57页
        3.4.3 建立执法风险岗责体系第57-58页
        3.4.4 对执法风险进行分类管理第58-59页
    3.5 G市国税局执法风险管理的缺陷第59-62页
        3.5.1 风险管理与日常税收工作脱节第59-61页
        3.5.2 风险管理的落实情况缺乏监督第61页
        3.5.3 风险管理不能调动税务人员积极性第61-62页
    3.6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四章 影响G市国税局执法风险管理的消极因素透视第63-69页
    4.1 外部因素第63-65页
        4.1.1 税法体系不完善第63-65页
        4.1.2 执法环境恶劣第65页
    4.2 内部因素第65-68页
        4.2.1 人力资源紧张第66页
        4.2.2 执法缺乏刚性第66-67页
        4.2.3 绩效考核体系不合理第67页
        4.2.4 行政裁量难以统一第67-68页
        4.2.5 缺乏执法风险危机意识第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国外执法风险管理的经验启示第69-75页
    5.1 美国执法风险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参照第69-72页
        5.1.1 完善的税收立法体系第69-70页
        5.1.2 多样化的税收执法方式第70-71页
        5.1.3 重视审计监督第71页
        5.1.4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第71-72页
    5.2 德国执法风险管理的做法与经验参照第72-74页
        5.2.1 机构设置专业化第72-73页
        5.2.2 征管管理规范化第73页
        5.2.3 管理手段信息化第73-74页
        5.2.4 申报纳税社会化第74页
    5.3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G市国税局执法风险管理的优化对策第75-93页
    6.1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避执法风险第75-82页
        6.1.1 建立标准化的执法流程第76-77页
        6.1.2 对自由裁量权进行精细化管理第77-79页
        6.1.3 将绩效考核与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相结合第79-81页
        6.1.4 制定税收执法风险预案第81-82页
    6.2 依托科技解决人力资源困境第82-86页
        6.2.1 搭建信息监控系统第83-85页
        6.2.2 建设执法风险信息库第85-86页
        6.2.3 深化数据挖掘第86页
        6.2.4 职权电子化第86页
    6.3 拓宽外部监督渠道控制执法风险第86-89页
        6.3.1 强化税收宣传打破信息不对称第87-88页
        6.3.2 实行阳光政务第88-89页
        6.3.3 积极接受群众和舆论的监督第89页
    6.4 建立高素质的执法队伍防范执法风险第89-91页
        6.4.1 对执法人员进行分类教育第89-90页
        6.4.2 强化风险意识教育第90-91页
        6.4.3 多角度开展执法程序培训第91页
    6.5 推动多部门共同治税改善执法环境第91-92页
        6.5.1 促进多部门间的大数据共享第91-92页
        6.5.2 借力其他部门增加纳税人违法成本第92页
    6.6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与展望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9页
致谢第99-100页
附件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财政科技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和影响因素
下一篇:广州市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