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核壳”式双金属纳米簇和纳米线结构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8-26页
   ·双金属纳米簇概述第18页
     ·纳米团簇简介第18页
     ·双金属纳米簇和纳米线第18页
   ·双金属纳米簇的类型和结构第18-21页
     ·双金属纳米簇的混合类型第18-20页
     ·双金属纳米簇的几何结构第20页
     ·影响双金属纳米簇混合、相分离和原子排列的因素第20-21页
   ·双金属纳米簇的实验制备第21-23页
     ·电化学法第21页
     ·化学还原法第21-22页
       ·共还原方法第22页
       ·逐次还原方法第22页
       ·还原联合体方法第22页
     ·热分解过渡金属化合物第22-23页
     ·粒子束法第23页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3-26页
第二章 模拟计算方法第26-30页
   ·引言第26页
   ·量子计算第26页
   ·MC模拟方法第26-27页
   ·MD模拟方法第27页
   ·势能函数第27-30页
     ·嵌入原子势能(EAM)第27-28页
     ·二阶动量近似紧束缚(TB-SMA)势能第28-30页
第三章 Co-Pt双金属纳米簇第30-42页
   ·Co-Pt双金属纳米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30-31页
   ·模拟方法与细节第31-32页
     ·纳米簇的初始构型第31页
     ·模拟细节第31-32页
   ·Co-Pt双金属纳米簇结构第32-40页
     ·MC模拟过程中的一些物理量第32-33页
     ·MC模拟过程中Co含量随化学位之差△μ的变化情况第33-35页
     ·Co-Pt双金属纳米簇的构型图第35-38页
     ·Co-Pt双金属纳米簇的相对稳定性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四章 新型原子对分布函数第42-58页
   ·引言第42页
   ·原子对分布函数原理第42-43页
   ·Ico-type、Dec-type和TOh-type结构下的结构因子第43-46页
   ·Ico-type、Dec-type和TOh-type结构下的新型原子对分布函数第46-49页
   ·不同Co含量下的新型原子对分布函数第49-53页
   ·不同温度下的新型原子对分布函数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8页
第五章 Cu-Ni双金属纳米线的拉伸第58-74页
   ·引言第58-59页
   ·模拟方法及细节第59-60页
     ·纳米线的初始构型第59页
     ·MC模拟细节第59-60页
     ·MD模拟细节第60页
   ·模拟结果及讨论第60-72页
     ·Cu-Ni双金属纳米线的构型图第60-63页
     ·Cu_(2002)Ni_(1598)双金属纳米线拉伸过程及相变行为第63-66页
     ·不同化学组成Cu-Ni双金属纳米线的拉伸过程第66-67页
     ·不同拉伸速率下Cu-Ni双金属纳米线拉伸过程第67-69页
     ·组成依赖的Cu-Ni双金属纳米线机械性能第69-72页
     ·组成依赖的弹性模量的机理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六章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2页
致谢第82-84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4-86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86-87页
附录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纳米管对含硫气体吸附净化的分子模拟研究
下一篇:基于水滑石的复合功能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