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6-33页 |
1.1 引言 | 第16-17页 |
1.2 VOCs治理现状 | 第17-21页 |
1.2.1 国外相关政策 | 第17-18页 |
1.2.2 国内相关政策 | 第18-21页 |
1.3 彩钢行业污染现状 | 第21-23页 |
1.4 VOCs源排放化学成分谱及潜势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1.4.1 VOCs源排放化学成分谱研究 | 第23-24页 |
1.4.2 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研究 | 第24-25页 |
1.5 催化燃烧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1.6 论文主要内容 | 第29-33页 |
1.6.1 选题背景 | 第29-30页 |
1.6.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6.3 特色及意义 | 第31-33页 |
2 实验材料、仪器及分析方法介绍 | 第33-42页 |
2.1 源谱分析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2.1.1 VOCs源样品采集 | 第33-34页 |
2.1.2 VOCs源样品检测方法 | 第34-36页 |
2.1.3 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 | 第36-37页 |
2.1.4 VOCs臭氧及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分析方法 | 第37页 |
2.2 催化燃烧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2.2.1 污染物与催化剂的选取 | 第37页 |
2.2.2 实验仪器和原理 | 第37-39页 |
2.2.3 实验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2.3 催化剂表征分析 | 第40-42页 |
3 彩钢行业VOCs废气源谱分析 | 第42-59页 |
3.1 废气产生现状调研 | 第42-44页 |
3.1.1 企业概况 | 第42页 |
3.1.2 生产工艺 | 第42-43页 |
3.1.3 废气产生及治理现状 | 第43-44页 |
3.2 VOCs源排放化学成分谱分析 | 第44-53页 |
3.2.1 彩钢企业原辅料中有机成分检测结果 | 第44-48页 |
3.2.2 车间样品检测结果 | 第48-51页 |
3.2.3 有组织样品检测结果 | 第51-53页 |
3.3 VOCs的O_3及SOA生成潜势分析 | 第53-57页 |
3.3.1 O_3生成潜势分析 | 第53-55页 |
3.3.2 SOA生成贡献分析 | 第55-57页 |
3.4 小结 | 第57-59页 |
4 商业催化剂性能评价与筛选 | 第59-75页 |
4.1 催化剂物性表征 | 第59-63页 |
4.1.1 ICP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4.1.2 SEM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1.3 BET-BJH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4.2 催化剂对彩钢行业VOCs的去除性能评价 | 第63-73页 |
4.2.1 催化剂去除单一污染物的性能评价 | 第63-70页 |
4.2.2 催化剂去除多种污染物的性能评价 | 第70-72页 |
4.2.3 催化剂对VOCs的适应性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商业催化剂应用效果评估 | 第75-89页 |
5.1 催化剂对异丁醇的应用效果评估 | 第75-76页 |
5.2 催化剂对异丙醇的应用效果评估 | 第76-78页 |
5.3 催化剂对乙酸丁酯的应用效果评估 | 第78-79页 |
5.4 催化剂对甲苯的应用效果评估 | 第79-81页 |
5.5 催化剂对DMF的应用效果评估 | 第81-83页 |
5.6 催化剂物性表征 | 第83-88页 |
5.6.1 ICP结果分析 | 第83-84页 |
5.6.2 SEM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5.6.3 BET-BJH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5.6.4 催化剂活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87-88页 |
5.7 小结 | 第88-8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9-92页 |
6.1 结论 | 第89-90页 |
6.2 创新 | 第90-91页 |
6.3 建议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