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饮料作物论文--茶论文

基于稳定同位素比率与矿质元素指纹的扁形茶产地溯源技术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前言第11页
    1.2 矿物元素研究方法第11-13页
        1.2.1 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第11页
        1.2.2 原子吸收光谱第11-12页
        1.2.3 ICP-AES第12页
        1.2.4 ICP-MS第12-13页
    1.3 茶叶矿物元素品质鉴定第13-15页
        1.3.1 在茶叶中常量养分元素含量分析方面的应用第13-14页
        1.3.2 在茶叶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方面的应用第14页
        1.3.3 在茶叶中稀土元素含量分析方面的应用第14-15页
    1.4 茶叶产地溯源第15-16页
    1.5 数据处理方法第16页
    1.6 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和内容第16-19页
        1.6.1 研究目标第16-17页
        1.6.2 技术路线第17页
        1.6.3 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不同地区扁形茶稳定同位素比率差异分析第19-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9-21页
        2.1.1 材料第19页
        2.1.2 样品预处理第19-20页
        2.1.3 稳定同位素检测第20-21页
        2.1.4 数据分析第2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21-29页
        2.2.1 不同产区扁形茶中碳、氮、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地域差异第21-22页
        2.2.2 不同产区扁形茶中锶、铅、镉等稳定同位素比率地域差异第22-23页
        2.2.3 基于稳定性同位素的扁形茶产地判别分析比较第23-29页
    2.3 讨论第29-30页
    2.4 结论第30-31页
第三章 不同地区扁形茶稀土元素指纹差异分析第31-43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页
        3.1.1 材料第32页
        3.1.2 REE含量检测第32页
        3.1.3 数据处理第32页
    3.2 结果第32-41页
        3.2.1 不同地区茶叶稀土元素含量及分配模式差异第32-37页
        3.2.2 不同品种茶叶稀土元素特征分析第37-40页
        3.2.3 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对茶叶的产地识别第40-41页
    3.3 讨论第41-43页
        3.3.1 稀土组成特征第41页
        3.3.2 稀土分配模式第41-42页
        3.3.3 基于稀土元素含量的茶叶产地识别第42-43页
第四章 基于矿物元素指纹的龙井茶产地溯源第43-54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43-44页
        4.1.1 材料第43页
        4.1.2 稳定同位素比率及元素含量测定第43-44页
        4.1.3 数据处理第44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4-53页
        4.2.1 主成份分析(PCA)第44-49页
        4.2.2 不同产地判别分析方法比较第49-53页
    4.3 讨论第53页
    4.4 结论第53-54页
第五章 西湖龙井茶特异性元素指标筛选第54-65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54-55页
        5.1.1 材料第54页
        5.1.2 元素含量及同位素比率测定第54页
        5.1.3 数据处理第54-55页
    5.2 结果第55-63页
        5.2.1 西湖龙井与外省扁形茶第55-59页
        5.2.2 西湖龙井与浙江非西湖龙井茶第59-62页
        5.2.3 差异指标分析第62-63页
    5.3 讨论第63-64页
    5.4 结论第64-65页
第六章 全文结论和研究展望第65-66页
    6.1 全文结论第65页
    6.2 研究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致谢第74-75页
作者简介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秸秆还田配合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高光谱图像和光谱信息融合的马铃薯品质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