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1.2 碳酸盐岩酸压施工主要工艺调研 | 第8-10页 |
| 1.3 塔中地区主要应用酸压工艺 | 第10-12页 |
| 1.4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6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2章 储层地质特征及前期改造认识 | 第18-24页 |
| 2.1 气田概况 | 第19-20页 |
| 2.2 目标储层特征 | 第20页 |
| 2.2.1 物性特征 | 第20页 |
| 2.2.2 储集空间 | 第20页 |
| 2.3 建产情况 | 第20-21页 |
| 2.4 储层改造关键问题 | 第21-2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酸蚀裂缝形态及导流能力实验方法 | 第24-38页 |
| 3.1 实验设计思路 | 第24页 |
| 3.2 实验装置 | 第24-27页 |
| 3.2.1 酸刻蚀实验装置 | 第24-25页 |
| 3.2.2 三维激光扫描装置 | 第25-26页 |
| 3.2.3 导流能力测试装置 | 第26-27页 |
| 3.3 实验流程 | 第27-34页 |
| 3.3.1 岩样制备 | 第27-30页 |
| 3.3.2 酸刻蚀实验 | 第30-32页 |
| 3.3.3 三维形貌测量 | 第32-33页 |
| 3.3.4 导流能力测试 | 第33-34页 |
| 3.4 实验参数的选取 | 第34-36页 |
| 3.5 实验参数的匹配 | 第36-37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酸蚀裂缝形态及导流能力规律研究 | 第38-49页 |
| 4.1 酸岩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8-42页 |
| 4.4 注酸排量的影响 | 第42-44页 |
| 4.5 酸液浓度的影响 | 第44-47页 |
| 4.6 闭合压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注酸参数及酸压工艺优化研究 | 第49-77页 |
| 5.1 组合施工参数对酸蚀裂缝形态的影响 | 第49-55页 |
| 5.1.1 400mL/min排量下不同酸蚀时间的影响 | 第49-52页 |
| 5.1.2 500mL/min排量下不同酸蚀时间的影响 | 第52-55页 |
| 5.2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 5.3 施工工艺对酸蚀裂缝形态的影响 | 第57-63页 |
| 5.3.1 前置液酸压模拟 | 第58-60页 |
| 5.3.2 两级注酸模拟 | 第60-61页 |
| 5.3.3 三级注酸模拟 | 第61-63页 |
| 5.4 多级注酸后岩板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测试 | 第63页 |
| 5.5 闭合酸压实验研究 | 第63-76页 |
| 5.5.1 闭合酸压实验设计 | 第64-65页 |
| 5.5.2 不同闭合酸压时间对刻蚀形态影响 | 第65-75页 |
| 5.5.3 闭合酸压导流能力测试 | 第75-76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6章 酸压措施优化建议及应用 | 第77-86页 |
| 6.0 前期施工方案 | 第77-78页 |
| 6.1 基于研究结果的施工参数推荐 | 第78-79页 |
| 6.2 现场施工应用 | 第79-85页 |
| 6.2.1 ZGX1井简介 | 第79-80页 |
| 6.2.2 ZGX1井酸压施工目的及工艺设计原则 | 第80页 |
| 6.2.3 ZGX1井酸压设计 | 第80-82页 |
| 6.2.4 ZGX2井简介 | 第82页 |
| 6.2.5 ZGX2酸压施工目的及工艺设计原则 | 第82-83页 |
| 6.2.6 ZGX2酸压设计 | 第83-85页 |
| 6.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6-88页 |
| 7.1 结论 | 第86页 |
| 7.2 建议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