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复合材料论文

三参数强度准则及复合材料层压板失效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概述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5-23页
        1.1.1 复合材料应用第15-18页
        1.1.2 虚拟试验的需求第18-19页
        1.1.3 多尺度虚拟试验方法第19-21页
        1.1.4 虚拟试验对材料强度准则的需求第21-22页
        1.1.5 多尺度虚拟试验中的非线性行为第22-23页
        1.1.6 复合材料多尺度模型建立中的困难第23页
    1.2 课题的来源第23-24页
    1.3 研究内容第24-26页
    参考文献第26-27页
第二章 三参数强度准则第27-49页
    2.1 简介第27-28页
    2.2 PMI泡沫力学性能试验第28-38页
        2.2.1 PMI泡沫拉伸性能试验第28-32页
        2.2.2 PMI泡沫压缩性能试验第32-34页
        2.2.3 PMI泡沫剪切性能试验第34-38页
    2.3 满足拉、压独立影响的双参数强度准则第38-39页
    2.4 满足拉、压、剪独立影响的三参数强度准则第39-40页
    2.5 三参数强度准则在各种典型应力状态下的分析第40-43页
        2.5.1 单轴拉伸受力情况第40-41页
        2.5.2 单轴压缩受力情况第41页
        2.5.3 纯剪切受力情况第41-42页
        2.5.4 平面内拉伸剪切耦合受力情况第42页
        2.5.5 静水压力和静水拉力受力情况第42-43页
        2.5.6 静水压力为0的受力情况第43页
    2.6 三参数强度准则的适用范围及特点第43页
    2.7 三参数强度准则在闭孔泡沫材料中的验证第43-47页
    2.8 本章小结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第三章 树脂材料的三种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第49-72页
    3.1 简介第49页
    3.2 树脂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试验第49-57页
        3.2.1 热固性树脂拉伸性能试验第50-53页
        3.2.2 热塑性树脂拉伸性能试验第53-57页
    3.3 树脂材料的压缩力学性能试验第57-63页
        3.3.1 热固性树脂压缩性能试验第58-60页
        3.3.2 热塑性树脂压缩性能试验第60-63页
    3.4 树脂材料的剪切力学性能试验第63-71页
        3.4.1 热固性树脂剪切性能试验第65-68页
        3.4.2 热塑性树脂剪切性能试验第68-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基于三参数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第72-97页
    4.1 简介第72-73页
    4.2 塑性本构理论第73-79页
        4.2.1 应变增量理论的一般表达式第73-74页
        4.2.2 屈服函数一般表达式第74页
        4.2.3 塑性流动法则及加/卸载条件第74-75页
        4.2.4 硬化模型第75页
        4.2.5 塑性系数第75-76页
        4.2.6 弹塑性切线刚度第76页
        4.2.7 计算塑性力学的隐式求解方法第76-79页
    4.3 基于双参数屈服准则的弹塑性计算模型第79-89页
        4.3.1 塑性流动法则的选取第79-81页
        4.3.2 硬化模型的选取第81-82页
        4.3.3 应力返回隐式算法第82-84页
        4.3.4 弹塑性切线刚度第84-89页
    4.4 基于三参数屈服准则的弹塑性计算模型第89-94页
        4.4.1 塑性流动法则的选取第90页
        4.4.2 硬化模型的选取第90-91页
        4.4.3 应力返回隐式算法第91-92页
        4.4.4 弹塑性切线刚度第92-94页
    4.5 本章小结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7页
第五章 热塑性复合材料层压厚板多尺度失效预测第97-118页
    5.1 简介第97-98页
    5.2 AS4/PEEK材料细观力学性能预测第98-105页
    5.3 厚板本构模型第105-107页
    5.4 单层失效准则与非线性刚度折减方案第107-109页
    5.5 非线性硬化模型的选取第109-111页
    5.6 AS4/PEEK复合材料双轴载荷下失效包线计算第111-115页
    5.7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第六章 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层压板多尺度失效预测第118-153页
    6.1 简介第118-119页
    6.2 平纹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第119-132页
        6.2.1 平纹编织复合材料面内拉伸试验第120-124页
        6.2.2 平纹编织复合材料面内压缩试验第124-128页
        6.2.3 平纹编织复合材料面内剪切试验第128-132页
    6.3 域分解原理及有限元实现第132-136页
    6.4 平纹编织复合材料的域分解有限元模型第136-141页
    6.5 域分解单胞有限元模型的周期性边界条件第141页
    6.6 材料的本构及有限元定义第141-143页
    6.7 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单胞失效分析第143-148页
    6.8 平纹编织复合材料层压板失效分析第148-149页
    6.9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3页
第七章 复合材料开孔层压板渐进失效研究第153-177页
    7.1 简介第153-154页
    7.2 开孔复合材料拉伸力学试验第154-162页
    7.3 重合网格法的层压板分析方法第162-164页
    7.4 重合网格层压板分析方法的程序实现第164-167页
    7.5 开孔复合材料有限元分析模型第167-173页
    7.6 本章小结第173-174页
    参考文献第174-177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第177-180页
    8.1 主要结论第177-178页
    8.2 研究展望第178-180页
        8.2.1 复合材料压缩失效模拟第178-179页
        8.2.2 热塑性复合材料多轴力学试验研究第179页
        8.2.3 应变率相关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第179页
        8.2.4 基于概率统计的多尺度虚拟试验分析第179-180页
致谢第180-18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82-18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第18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第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吸附/光催化协同功能的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去除双酚A的研究
下一篇:当代苏格兰民族问题研究--以苏格兰国民党的发展演变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