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紫椴概述 | 第11-14页 |
1.2.1 紫椴的生物学特征 | 第11-12页 |
1.2.2 紫椴的生态学特征 | 第12页 |
1.2.3 紫椴的地理分布 | 第12页 |
1.2.4 紫椴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 椴树属植物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椴树属植物黄酮类成分及活性的研究 | 第15-18页 |
1.3.2 椴树属植物挥发油类成分及活性的研究 | 第18页 |
1.3.3 椴树属植物其他类成分及活性的研究 | 第18-19页 |
1.4 天然药物改善睡眠作用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4.1 挥发油类成分改善睡眠作用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1.4.2 黄酮类成分改善睡眠作用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4.3 皂苷类成分改善睡眠作用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4 生物碱类成分改善睡眠作用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1.4.5 木质素类成分改善睡眠作用研究现状 | 第25页 |
1.4.6 其他类成分改善睡眠作用研究现状 | 第25页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2 紫椴花改善睡眠作用研究 | 第28-38页 |
2.1 紫椴花改善睡眠作用有效部位的研究 | 第28-30页 |
2.1.1 动物与环境 | 第28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28-29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9页 |
2.1.4 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2.2 紫椴花有效部位改善睡眠作用量效与时效关系研究 | 第30-33页 |
2.2.1 动物与环境 | 第30页 |
2.2.2 药品与试剂 | 第30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2.4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2.3 紫椴花改善睡眠作用有效成分研究 | 第33-36页 |
2.3.1 动物与环境 | 第33页 |
2.3.2 药品与试剂 | 第33-34页 |
2.3.3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2.3.4 结果与分析 | 第34-36页 |
2.4 讨论 | 第36-37页 |
2.5 木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紫椴花乙酸乙酯组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38-79页 |
3.1 紫椴花乙酸乙酯组分的HPLC-MS/MS分析 | 第38-48页 |
3.1.1 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3.1.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8页 |
3.2 紫椴花乙酸乙酯组份化学成分的分离 | 第48-70页 |
3.2.1 材料与仪器 | 第48-49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3.2.3 结果与分析 | 第51-70页 |
3.3 紫椴花乙酸乙酯组份三种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 | 第70-77页 |
3.3.1 材料与仪器 | 第70-72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3.3.3 结果与分析 | 第73-77页 |
3.4 讨论 | 第7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附录A 缩略语表 | 第87-88页 |
附录B 质谱图 | 第88-102页 |
附录C 核磁共振谱图 | 第102-11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