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创新点 | 第5-9页 | 
| 中文摘要 | 第9-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绪论 | 第14-34页 | 
| 一、选题缘起 | 第14-16页 | 
| 二、研究回顾 | 第16-30页 | 
| 三、研究思路与旨趣 | 第30-32页 | 
| 四、研究方法与材料 | 第32-34页 | 
| 第一章 祠庙构建的历史观:二王三恪与唐代德运之争 | 第34-71页 | 
| 第一节 引言:“二王三恪”的经学历史及其模式叙说 | 第34-37页 | 
| 第二节 武德初建:周隋为二王 | 第37-41页 | 
| 第三节 革命前夜:唐承周汉议 | 第41-54页 | 
| 第四节 开天之际的反复:周汉抑或周隋? | 第54-68页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话语权—谁是正统? | 第68-71页 | 
| 第二章 头饰背后的政治史:巾帻变迁与唐代政治演进 | 第71-124页 | 
| 第一节 引言:“服饰史”研究的政治文化视角 | 第71-72页 | 
| 第二节 从“平头小样”到“武家诸王样” | 第72-88页 | 
| 第三节 从“英王踣样”到“官头圆样巾” | 第88-103页 | 
| 第四节 从“山子军容头”到“五代僭越样” | 第103-121页 | 
| 第五节 本章小结:微观史一唐代政治史的“头饰”观察 | 第121-124页 | 
| 第三章 纪念碑性的政治景观:明堂建设与武周的皇帝像 | 第124-164页 | 
| 第一节 引言:武太后的明堂建设 | 第124-127页 | 
| 第二节 明堂建成与“圣母神皇”的形象塑造 | 第127-142页 | 
| 第三节 “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与明堂后的大佛像 | 第142-154页 | 
| 第四节 转轮王“化谓四方”与天枢、九鼎制造 | 第154-159页 | 
| 第五节 武周纪念碑的销毁与开元新秩序的建立 | 第159-161页 | 
| 第六节 本章小结:纪念碑——明堂中轴线上的建筑群 | 第161-164页 | 
| 第四章 捷报传递与权力展演:唐代露布的两期形态及其行政、礼仪运作 | 第164-190页 | 
| 第一节 引言:问题缘起 | 第164-166页 | 
| 第二节 两期露布公文形态对比研究 | 第166-183页 | 
| 第三节 露布的礼仪展示 | 第183-188页 | 
| 第四节 本章小结:行政、仪式与权力表演 | 第188-190页 | 
| 结语:关于礼与唐代政治变迁的若干认识 | 第190-1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6-208页 |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208-209页 | 
| 后记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