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6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1.2 连续性倒塌分析的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抗连续倒塌规范和规程简介 | 第16-19页 |
1.3 结构抗连续性倒塌的主要设计方法 | 第19-21页 |
1.4 结构抗连续倒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1.4.1 抗连续倒塌试验研究 | 第21-24页 |
1.4.2 抗连续倒塌理论研究 | 第24-2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8页 |
第2章 基于 DONAP—OpenSeesGUI 的结构有限元建模与可视化模拟 | 第28-48页 |
2.1 引言 | 第28页 |
2.2 DONAP 平台介绍 | 第28-29页 |
2.3 OpenSeesGUI 开发 | 第29-33页 |
2.3.1 准备工作 | 第30-31页 |
2.3.2 动态反应可视化 | 第31-32页 |
2.3.3 颜色映射控制 | 第32-33页 |
2.4 试验整体结构模型介绍 | 第33-35页 |
2.5 结构的有限元建模 | 第35-40页 |
2.5.1 分析平台 | 第35-36页 |
2.5.2 材料参数 | 第36-38页 |
2.5.3 截面与单元 | 第38-39页 |
2.5.4 楼板的处理 | 第39-40页 |
2.6 结构滞回 Pushover 分析可视化模拟 | 第40-42页 |
2.6.1 三层三跨 RC 平面框架 | 第40-41页 |
2.6.2 五层双跨双开间 RC 空间框架结构 | 第41-42页 |
2.6.3 五层双跨双开间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 | 第42页 |
2.7 结构双向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可视化模拟 | 第42-46页 |
2.7.1 五层双跨双开间 RC 空间框架结构 | 第43页 |
2.7.2 九层双跨双开间 RC 空间框架结构 | 第43-44页 |
2.7.3 十三层双跨双开间 RC 空间框架结构 | 第44-45页 |
2.7.4 五层双跨三开间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 | 第45-4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3章 填充墙纤维截面相互作用模型与试验验证 | 第48-67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填充墙宏观单元模拟 | 第48-53页 |
3.2.1 塑性纤维截面的离散化 | 第49-53页 |
3.2.2 计算填充墙跨中节点平面外方向的质量 | 第53页 |
3.3 框架填充墙结构模型简介 | 第53-56页 |
3.3.1 构件类型及设计参数 | 第53-54页 |
3.3.2 试验模型加工构造及材料力学性能 | 第54-55页 |
3.3.3 钢筋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数值模型 | 第55-56页 |
3.4 Pushover 分析及试验验证 | 第56-62页 |
3.4.1 MGPF-0 二维模型分析与试验 P- 曲线对比 | 第58-59页 |
3.4.2 MGPF-0 二维及三维模型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59-60页 |
3.4.3 MGPF-0 三维模型分析与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60-61页 |
3.4.4 MGPF-1 三维模型分析与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61-62页 |
3.5 填充墙纤维截面相互作用模型的改进 | 第62-66页 |
3.5.1 填充墙纤维截面相互作用模型的改进方案 | 第62-63页 |
3.5.2 MGPF-1 三维改进模型分析与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63-64页 |
3.5.3 填充墙对框架结构影响研究 | 第64-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分析的可视化模拟与试验验证 | 第67-98页 |
4.1 引言 | 第67页 |
4.2 柱单元移除机理 | 第67-70页 |
4.2.1 柱单元拆除简介 | 第67-68页 |
4.2.2 柱单元直接移除机理 | 第68-70页 |
4.2.3 三维结构柱拆除的实现 | 第70页 |
4.3 填充墙单元移除机理 | 第70-72页 |
4.4 RC 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可视化模拟 | 第72-74页 |
4.4.1 五层双跨四开间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模拟 | 第72-73页 |
4.4.2 五层三跨 RC 平面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模拟 | 第73-74页 |
4.5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有限元模拟与试验验证 | 第74-79页 |
4.5.1 相应节点竖向位移对比 | 第74-76页 |
4.5.2 相应柱端截面应变变化对比 | 第76-79页 |
4.6 填充墙结构与空间纯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分析结果对比 | 第79-82页 |
4.6.1 相应节点竖向位移对比分析 | 第79-80页 |
4.6.2 相应柱截面应变变化对比分析 | 第80-82页 |
4.7 框架填充墙结构的连续倒塌势分析 | 第82-88页 |
4.7.1 梁端弯矩方向的改变与其曲率变化 | 第82-85页 |
4.7.2 结构薄弱点位置探讨 | 第85-86页 |
4.7.3 填充墙结构与空间纯框架结构连续倒塌势分析对比 | 第86-88页 |
4.8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的地震连续倒塌分析 | 第88-94页 |
4.8.1 地震动记录的选择 | 第88-89页 |
4.8.2 结构在双向地震动作用下的整体反应 | 第89-90页 |
4.8.3 填充墙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变形分析 | 第90-94页 |
4.9 填充墙结构与空间纯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对比 | 第94-97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5章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的抗连续倒塌能力分析与鲁棒性评定 | 第98-134页 |
5.1 引言 | 第98页 |
5.2 连续倒塌准则定义 | 第98-99页 |
5.3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连续倒塌 Pushdown 分析 | 第99-109页 |
5.3.1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 Pushdown 曲线分析 | 第99-101页 |
5.3.2 基于 PDA 方法柱不同时刻移除对连续倒塌的影响分析 | 第101-102页 |
5.3.3 加载方式对结构抗连续倒塌能力的影响分析 | 第102-104页 |
5.3.4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 Pushdown 分析塑性铰发展顺序 | 第104-109页 |
5.4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连续倒塌竖向 IDA 分析 | 第109-115页 |
5.4.1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竖向 IDA 曲线与 Pushdown 曲线对比分析 | 第109-111页 |
5.4.2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竖向 IDA 分析塑性铰发展顺序 | 第111-115页 |
5.5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连续倒塌鲁棒性分析 | 第115-117页 |
5.5.1 结构鲁棒性评价指标 | 第115-116页 |
5.5.2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鲁棒性评定 | 第116-117页 |
5.6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 Pushdown 分析与对比 | 第117-124页 |
5.6.1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 Pushdown 曲线分析 | 第117-119页 |
5.6.2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 Pushdown 分析塑性铰发展顺序 | 第119-124页 |
5.7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竖向 IDA 分析与对比 | 第124-131页 |
5.7.1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竖向 IDA 曲线分析与对比 | 第124-126页 |
5.7.2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竖向 IDA 分析塑性铰发展顺序 | 第126-131页 |
5.8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鲁棒性分析 | 第131-132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132-134页 |
第6章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的连续倒塌易损性分析 | 第134-153页 |
6.1 引言 | 第134页 |
6.2 结构随机样本的拉丁超立方体抽样 | 第134-135页 |
6.3 基于 PDA 方法的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易损性分析 | 第135-141页 |
6.3.1 结构竖向倒塌易损性 | 第135-136页 |
6.3.2 空间纯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易损性曲线 | 第136-138页 |
6.3.3 加载方式对连续倒塌易损性的影响分析 | 第138-141页 |
6.4 基于竖向 IDA 方法的 RC 空间纯框架结构连续倒塌易损性分析 | 第141-145页 |
6.4.1 空间纯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易损性分析 | 第141-143页 |
6.4.2 竖向 IDA 与 PDA 易损性分析结果的对比 | 第143-145页 |
6.5 基于 PDA 方法的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易损性分析 | 第145-148页 |
6.5.1 填充墙结构的连续倒塌易损性曲线 | 第145-147页 |
6.5.2 填充墙结构与空间纯框架结构的连续倒塌易损性曲线对比 | 第147-148页 |
6.6 基于竖向 IDA 方法的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连续倒塌易损性分析 | 第148-152页 |
6.6.1 填充墙结构竖向 IDA 连续倒塌易损性曲线 | 第148-150页 |
6.6.2 RC 框架填充墙结构与纯框架结构竖向 IDA 易损性对比 | 第150-151页 |
6.6.3 RC 空间框架填充墙结构竖向 IDA 与 PDA 易损性对比 | 第151-15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结论 | 第153-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4页 |
致谢 | 第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