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论文--液压传动论文--液压元件论文--液压控制阀论文

级间液压—机械双反馈新原理及其在大流量控制阀中的应用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缩写、符号清单、术语表第21-30页
1 绪论第30-54页
    1.1 研究背景与国家需求第30-31页
    1.2 流量阀级间控制方式研究现状第31-37页
        1.2.1 机械反馈方式在流量阀中的应用第32-34页
        1.2.2 液压反馈方式在流量阀中的应用第34-37页
    1.3 负载控制阀技术现状第37-49页
        1.3.1 直动式负载控制阀第37-43页
        1.3.2 先导式负载控制阀第43-49页
    1.4 研究内容第49-52页
    1.5 本章小结第52-54页
2 级间液压-机械双反馈原理提出与特性分析第54-62页
    2.1 级间双反馈原理第54-56页
    2.2 双反馈原理特性分析第56-59页
        2.2.1 双反馈原理与单反馈原理的对比第56-58页
        2.2.2 双反馈原理附加功能特性分析第58-59页
    2.3 双反馈原理的应用第59-61页
        2.3.1 单向/双向比例节流阀第59页
        2.3.2 调速阀第59-60页
        2.3.3 负载控制阀第60-61页
    2.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3 阀芯位移精确控制与负载适应性研究第62-96页
    3.1 平衡状态下部件受力平衡与桥路液阻关系分析第62-64页
        3.1.1 稳态受力平衡关系建立第63页
        3.1.2 稳态液压桥路关系计算第63-64页
    3.2 主阀芯位移控制特性分析第64-65页
    3.3 负载适应性分析第65-67页
    3.4 静态控制特性建模第67-79页
        3.4.1 先导组件位移计算第68页
        3.4.2 先导阀口过流面积计算第68-72页
        3.4.3 主阀芯位移计算子系统第72-76页
        3.4.4 液动力查表子系统第76页
        3.4.5 面积比计算子系统第76-77页
        3.4.6 主流量计算子系统第77-79页
        3.4.7 其他子系统第79页
    3.5 阀芯位移控制与负载压力适应性仿真第79-85页
        3.5.1 阀芯位移控制特性仿真分析第79-82页
        3.5.2 负载压力适应性仿真分析第82-85页
    3.6 阀芯静动态特性测试试验台研制第85-90页
        3.6.1 液压系统设计及元件选型第85-87页
        3.6.2 电控及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第87-90页
    3.7 阀芯位移控制与负载适应性试验验证第90-93页
        3.7.1 阀芯位移控制特性试验验证第90-91页
        3.7.2 负载适应性试验验证第91-93页
    3.8 本章小结第93-96页
4 大流量锥滑阀液动力特性与补偿第96-120页
    4.1 现状分析与补偿方案第96-99页
        4.1.1 现状分析第96-97页
        4.1.2 补偿方案第97-99页
    4.2 软件及计算模型第99-100页
        4.2.1 CFD软件ANSYS/Fluent第99页
        4.2.2 计算模型选择第99-100页
    4.3 网格划分与边界定义第100-101页
    4.4 无减振尾主阀芯的液动力仿真第101-103页
    4.5 减振尾关键参数仿真优化第103-115页
        4.5.1 最优减振尾直径的仿真研究第103-106页
        4.5.2 最优连杆长度的仿真研究第106-107页
        4.5.3 最优连杆长度下对最优直径的验证第107-109页
        4.5.4 带孔减振尾尺寸的仿真优化第109-115页
    4.6 液动力测试试验台研制第115-117页
    4.7 液动力及减振尾参数优化试验验证第117-119页
    4.8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5 阀芯动力学稳定性与启闭特性研究第120-148页
    5.1 关键环节动力学建模第120-123页
        5.1.1 运动件受力分析和动力学方程第120-121页
        5.1.2 容腔-节流口阻尼网络分析和动力学方程第121-123页
    5.2 状态空间建模第123-127页
        5.2.1 动力学方程线性化第123-126页
        5.2.2 状态空间模型第126-127页
    5.3 阀芯动态稳定性分析与优化第127-132页
        5.3.1 典型工况分类与稳定性判断第127-129页
        5.3.2 关键参数的根轨迹分析与稳定性优化第129-132页
    5.4 整阀动力学建模第132-140页
        5.4.1 总体建模思路第132-133页
        5.4.2 运动部件S函数子模型搭建第133-138页
        5.4.3 容腔和节流口子系统模型搭建第138-139页
        5.4.4 整阀动态模型搭建第139-140页
    5.5 动态特性仿真分析与优化第140-144页
        5.5.1 不同工况下的启闭特性第140-142页
        5.5.2 补偿阻尼对开启过程的影响第142页
        5.5.3 快关阀口对关闭过程的影响第142-143页
        5.5.4 先导控制油路特性研究第143-144页
    5.6 动态特性试验验证第144-146页
    5.7 本章小结第146-148页
6 基于双反馈原理的大流量负载控制阀设计第148-170页
    6.1 大流量负载控制阀性能需求第148-150页
    6.2 双反馈原理适用性分析第150-152页
    6.3 设计指标第152-153页
    6.4 主阀芯设计第153-157页
        6.4.1 主阀芯各压力作用面积计算第153-155页
        6.4.2 主阀芯的“软限位”与“硬限位”设计第155-156页
        6.4.3 主阀芯-主阀套的密封设计与校核第156-157页
    6.5 先导阀芯设计第157-160页
        6.5.1 快关阀口参数设计第158-159页
        6.5.2 先导阀芯-先导阀套密封与强度校核第159-160页
    6.6 其他结构设计第160-163页
        6.6.1 控制活塞设计第160-161页
        6.6.2 端盖设计第161-162页
        6.6.3 整阀密封设计第162-163页
    6.7 重要结构强度校核第163-169页
        6.7.1 主阀体结构强度校核第163-164页
        6.7.2 先导阀体结构强度校核第164-166页
        6.7.3 主阀体-先导阀体连接强度校核第166-169页
    6.8 本章小结第169-170页
7 双反馈原理负载控制阀型式试验与实车验证第170-196页
    7.1 样机试制第170-171页
    7.2 大流量负载控制阀试验台研制第171-179页
        7.2.1 液压系统设计及元件选型第171-175页
        7.2.2 电控及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75-179页
    7.3 型式试验与分析第179-183页
        7.3.1 单向阀特性第179页
        7.3.2 流量控制特性第179-181页
        7.3.3 快速开启/关闭响应特性第181-183页
        7.3.4 负载补偿特性第183页
    7.4 实车试验与性能验证第183-194页
        7.4.1 实车测试原理第183-185页
        7.4.2 中联重科实车试验结果与对比第185-191页
        7.4.3 徐工集团实车试验结果第191-194页
    7.5 本章小结第194-196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96-200页
    8.1 主要研究结论第196-197页
    8.2 创新点第197-198页
    8.3 工作展望第198-200页
参考文献第200-210页
附录Ⅰ第210-212页
附录Ⅱ第212-220页
附录Ⅲ第220-228页
附录Ⅳ第228-230页
作者简历第230-232页
科研成果第232-233页

论文共2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离心泵内不稳定流动及振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活性炭材料吸附分离烟气中二氧化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