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矿化蚀变分带规律及找矿方向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基本概况 | 第11-12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2.1 斑岩型矿床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5-16页 |
| 1.4 工作思路和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9-29页 |
| 2.1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9-22页 |
| 2.1.1 大地构造位置 | 第19页 |
| 2.1.2 大地构造单元简况 | 第19-22页 |
| 2.2 区域地层 | 第22-23页 |
| 2.3 区域构造 | 第23-24页 |
| 2.4 岩浆岩 | 第24-26页 |
| 2.5 区域矿产 | 第26-29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9-41页 |
| 3.1 地层 | 第29-30页 |
| 3.2 构造 | 第30-34页 |
| 3.2.1 褶皱 | 第30-32页 |
| 3.2.2 断裂 | 第32-34页 |
| 3.3 岩浆岩 | 第34-36页 |
| 3.4 矿体特征 | 第36-38页 |
| 3.5 矿石特征 | 第38-41页 |
| 3.5.1 矿石类型 | 第38页 |
| 3.5.2 矿石成分 | 第38-39页 |
| 3.5.3 矿石组构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富碱斑岩与蚀变岩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 | 第41-60页 |
| 4.1 富碱斑岩岩石学特征 | 第41-43页 |
| 4.2 富碱斑岩矿物学特征 | 第43-52页 |
| 4.3 蚀变岩矿物学特征 | 第52-56页 |
| 4.4 矽卡岩矿物学特征 | 第56-60页 |
| 第五章 矿化蚀变分带研究及找矿方向 | 第60-87页 |
| 5.1 典型的蚀变岩剖面 | 第60-65页 |
| 5.2 蚀变类型及特征 | 第65-67页 |
| 5.3 矿化蚀变分带 | 第67-73页 |
| 5.3.1 富碱斑岩的蚀变带 | 第68-72页 |
| 5.3.2 接触带 | 第72-73页 |
| 5.3.3 围岩中的蚀变带 | 第73页 |
| 5.4 元素迁移的讨论 | 第73-79页 |
| 5.5 矿化蚀变分带规律 | 第79-82页 |
| 5.6 蚀变分带模式 | 第82-84页 |
| 5.7 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 第84-87页 |
| 结论及建议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3页 |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 第93页 |
| 附录C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