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研究--以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第15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 第15-18页 |
2 财务舞弊基础理论 | 第18-20页 |
2.1 财务舞弊的内涵 | 第18-19页 |
2.1.1 财务舞弊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页 |
2.2.2 理性经济人假设 | 第19页 |
2.2.3 GONE理论 | 第19-20页 |
3 案例分析 | 第20-40页 |
3.1 大智慧公司财务舞弊案件介绍 | 第20-22页 |
3.1.1 公司简介 | 第20页 |
3.1.2 事件经过 | 第20-21页 |
3.1.3 处理结果 | 第21-22页 |
3.2 大智慧公司财务舞弊手段 | 第22-26页 |
3.2.1 虚增销售收入 | 第22-24页 |
3.2.2 提前确认收入 | 第24-25页 |
3.2.3 少计成本费用 | 第25页 |
3.2.4 提前确定购买日,虚增合并报表利润 | 第25-26页 |
3.3 基于GONE理论的舞弊动因分析 | 第26-34页 |
3.3.1 基于贪婪因子的动因分析 | 第26-27页 |
3.3.2 基于机会因子的动因分析 | 第27-28页 |
3.3.3 基于需要因子的动因分析 | 第28-32页 |
3.3.4 基于暴露因子的动因分析 | 第32-34页 |
3.4 财务舞弊对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 | 第34-40页 |
3.4.1 对报表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34-37页 |
3.4.2 报表项目异常现象分析 | 第37-40页 |
4 治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建议 | 第40-46页 |
4.1 公司自身层面的防治措施 | 第40-42页 |
4.1.1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 | 第40页 |
4.1.2 打造合理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 | 第40-41页 |
4.1.3 重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 | 第41页 |
4.1.4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1-42页 |
4.2 外部审计层面的防治措施 | 第42-43页 |
4.2.1 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 第42页 |
4.2.2 加强财务报告舞弊专门项目审计 | 第42-43页 |
4.3 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 | 第43-46页 |
4.3.1 建立健全对投资者的损失赔偿制度 | 第43-44页 |
4.3.2 多方监督及时披露 | 第44页 |
4.3.3 健全第三方评价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