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候学论文--气候变化、历史气候论文

我国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现状分析与绩效评价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9-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1页
    1.3 研究范围第21-2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4-26页
    1.6 主要创新点第26-28页
第2章 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相关研究综述第28-50页
    2.1 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发展形势概述第28-30页
    2.2 气候变化科技援助与南南科技合作研究综述第30-36页
        2.2.1 科技援助与南南科技合作的概念及技术转移理论第30-32页
        2.2.2 发达国家气候变化科技援助与合作相关研究第32-34页
        2.2.3 我国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相关研究第34-36页
    2.3 科技计划项目与科技援助项目绩效评价综述第36-41页
        2.3.1 绩效评价的内涵第36-37页
        2.3.2 主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第37-38页
        2.3.3 主要国家科技援助项目绩效评价第38-41页
    2.4 相关评估理论方法综述第41-48页
        2.4.1 绩效评价方法第41-46页
        2.4.2 科学计量学第46-48页
    2.5 研究评述第48-49页
    2.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现状分析第50-94页
    3.1 发展中国家技术需求与转移障碍分析第51-66页
        3.1.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52-53页
        3.1.2 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重点领域技术需求分析第53-59页
        3.1.3 发展中国家技术需求特点分析第59-60页
        3.1.4 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技术转移障碍分析第60-66页
    3.2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发展中国家技术转移机制第66-70页
        3.2.1 气候变化技术转移机制第66-68页
        3.2.2 气候变化资金机制第68-70页
    3.3 我国气候变化先进适用技术及南南转移模式分析第70-81页
        3.3.1 我国气候变化先进适用技术及南南转移现状第70-77页
        3.3.2 我国气候变化南南技术转移模式和途径分析第77-81页
    3.4 我国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政策管理体系分析第81-92页
        3.4.1 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政策体系分析第82-87页
        3.4.2 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管理体系分析第87-92页
    3.5 本章小结第92-94页
第4章 科技援外专项气候变化项目整体绩效评估研究第94-115页
    4.1 科技援外专项气候变化项目绩效评价分析模型第95-96页
        4.1.1 评价的对象第95页
        4.1.2 分析模型第95-96页
    4.2 科技援外专项气候变化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第96-106页
        4.2.1 专项整体评价第96-100页
        4.2.2 项目评价(投入产出效率)第100-106页
    4.3 科技援外专项气候变化项目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第106-112页
        4.3.1 目标完成情况第106-108页
        4.3.2 效果与影响第108-109页
        4.3.3 组织管理有效性第109-111页
        4.3.4 项目评价(投入产出效率)第111-112页
    4.4 改进专项管理的建议第112-114页
    4.5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5章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究项目绩效评估研究第115-130页
    5.1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理论的合作项目绩效评价分析模型第115-116页
        5.1.1 评价对象第115页
        5.1.2 分析模型第115-116页
    5.2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究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116-122页
        5.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116-117页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第117-118页
        5.2.3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第118-119页
        5.2.4 指标体系的确定第119-120页
        5.2.5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120-122页
    5.3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究项目绩效评价实证研究第122-128页
        5.3.1 绩效评价实证分析第122-125页
        5.3.2 绩效评价结果分析第125-128页
    5.4 相关建议第128-129页
    5.5 本章小结第129-130页
第6章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南南科技合作产出和特征分析第130-176页
    6.1 分析模型第130-132页
        6.1.1 分析框架第130-131页
        6.1.2 发展中国家确定第131页
        6.1.3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第131-132页
    6.2 我国南南科技合作产出论文、合作模式与特点分析第132-153页
        6.2.1 合著论文产出的总体分析第132-133页
        6.2.2 双多边合作模式分析第133-134页
        6.2.3 合作国别与区域分析第134-140页
        6.2.4 合作机构分析第140-144页
        6.2.5 通讯作者分析第144-147页
        6.2.6 合著论文质量分析第147-151页
        6.2.7 合著论文学科分析第151-152页
        6.2.8 主要结论与发现第152-153页
    6.3 我国南南科技合著论文的资助特点分析第153-157页
    6.4 南南科技合著论文中我国地位分析第157-161页
        6.4.1 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第157-158页
        6.4.2 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分析第158-161页
    6.5 气候变化重点领域国际合作网络分析第161-174页
        6.5.1 数据来源与检索策略第161-162页
        6.5.2 能源领域第162-166页
        6.5.3 农业领域第166-170页
        6.5.4 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第170-174页
        6.5.5 主要结论与发现第174页
    6.6 本章小结第174-176页
第7章 我国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影响因素、问题和建议第176-191页
    7.1 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影响因素分析第176-183页
        7.1.1 研究方法第176-177页
        7.1.2 气候变化科技援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77-181页
        7.1.3 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81-183页
    7.2 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3-188页
    7.3 政策建议第188-190页
    7.4 本章小结第190-191页
结论与展望第191-195页
参考文献第195-210页
附录第210-23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235-237页
致谢第237-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激光热丝焊接工艺能效建模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激光锁频光腔衰荡光谱测量分子吸收谱线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