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

火星着陆器进入段导航方案和导航算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第13-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37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9-25页
    1.2 火星探测器着陆过程分析第25-29页
        1.2.1 进入段第25-28页
        1.2.2 下降段第28页
        1.2.3 着陆段第28-29页
    1.3 火星进入段导航的主要问题与挑战第29-31页
    1.4 火星进入段导航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31-33页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33-37页
第2章 火星着陆器进入段状态模型和测量模型第37-49页
    2.1 引言第37页
    2.2 火星大气环境第37-38页
        2.2.1 火星基本环境参数第37页
        2.2.2 大气密度模型第37-38页
        2.2.3 重力场模型第38页
    2.3 坐标系定义及坐标转换第38-42页
        2.3.1 火星中心惯性坐标系第39页
        2.3.2 火星中心固联坐标系第39页
        2.3.3 气流坐标系第39-41页
        2.3.4 惯性测量单元坐标系第41-42页
    2.4 六自由度模型第42页
    2.5 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第42-43页
    2.6 测量模型第43-47页
        2.6.1 惯性测量单元模型第43-44页
        2.6.2 火星轨道器测量模型第44-46页
        2.6.3 火星表面信标测量模型第46-47页
    2.7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3章 火星进入段组合导航方案的可观性分析第49-59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基于观测矩阵条件数的可观性分析第50-51页
    3.3 状态可估计性分析第51页
    3.4 导航方案的数值仿真和分析第51-57页
        3.4.1 基于IMU/火星轨道器的组合导航方案第52页
        3.4.2 基于IMU/火星轨道器/火星表面信标的组合导航方案第52-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火星进入段不确定参数下的弱敏感导航滤波算法第59-71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弱敏感滤波算法设计第60-62页
    4.3 数值仿真和分析第62-69页
        4.3.1 大气密度不确定下的仿真分析和对比第63-64页
        4.3.2 大气密度和升阻比不确定下的仿真分析和对比第64-66页
        4.3.3 大气密度、升阻比和弹道系数同时不确定下的仿真分析和对比第66-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火星进入段不确定参数和未知扰动下的新型自适应插值滤波算法第71-89页
    5.1 引言第71-72页
    5.2 普通的插值滤波算法第72-75页
        5.2.1 一阶插值滤波算法第72-73页
        5.2.2 二阶插值滤波算法第73-75页
    5.3 新型的自适应插值滤波算法第75-78页
    5.4 数值仿真和分析第78-87页
        5.4.1 火星进入导航系统数值仿真和分析第78-83页
        5.4.2 紧耦合非线性随机系统数值仿真和分析第83-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6章 火星进入段状态模型偏差和测量异常值下的自适应胡贝尔插值滤波算法第89-103页
    6.1 引言第89-90页
    6.2 胡贝尔插值滤波算法和自适应胡贝尔插值滤波算法的引出过程第90-94页
    6.3 胡贝尔插值滤波算法和自适应胡贝尔插值滤波算法的执行过程第94-97页
        6.3.1 一阶胡贝尔插值滤波算法的执行过程第94-95页
        6.3.2 一阶自适应胡贝尔插值滤波算法的执行过程第95-97页
    6.4 数值仿真和分析第97-102页
        6.4.1 状态模型存在常值偏差第97-99页
        6.4.2 状态模型和测量模型同时存在偏差第99-102页
    6.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7章 火星进入段基于分层自适应滤波的不确定参数辨识第103-113页
    7.1 引言第103-104页
    7.2 分层自适应滤波算法第104-107页
    7.3 数值仿真和分析第107-112页
        7.3.1 不确定参数辨识过程第107-110页
        7.3.2 学习速率因子对不确定参数辨识能力的影响第110-112页
    7.4 本章小结第112-113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13-117页
    8.1 研究工作的总结第113-115页
    8.2 研究展望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3页
附录第133-13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撰写的学术论文第135-137页
致谢第137-139页
作者简介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机自主避障研究
下一篇:基于流固耦合振动理论的湿式离合器高速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