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理论论文--环境保护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新安江流域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20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第9-10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一、研究目的第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1-17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三、现有文献研究的述评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7-18页
  二、研究方法第18页
 第五节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18-20页
  一、创新点第18-19页
  二、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第20-32页
 第一节 生态补偿及流域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第20-21页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第20页
  二、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第20-21页
 第二节 流域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第21-32页
  一、公平理论第21-22页
  二、外部性理论第22-28页
  三、公共产品理论第28-30页
  四、生态资本理论第30页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0-32页
第三章 对新安江流域上游地区实施生态补偿的现实依据及障碍分析第32-46页
 第一节 新安江流域概况第32-34页
 第二节 新安江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成本分析第34-40页
  一、上游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的直接投入第34-37页
  二、上游地区为保护生态环境产生的机会成本第37-40页
 第三节 新安江下游地区的受益状况分析第40-42页
  一、直接收益第40-41页
  二、间接收益第41-42页
 第四节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障碍分析第42-46页
  一、补偿责任难以界定第42页
  二、补偿标准难以测算第42-43页
  三、补偿模式单一第43-44页
  四、制度环境的局限第44-46页
第四章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及经验借鉴第46-57页
 第一节 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第46-49页
  一、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第47-48页
  二、市场手段的生态补偿第48-49页
 第二节 国内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第49-54页
  一、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第50-52页
  二、市场手段的生态补偿第52-54页
 第三节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经验借鉴第54-57页
第五章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探讨第57-73页
 第一节 清晰界定流域生态补偿主客体第57-58页
  一、补偿主体第57页
  二、补偿客体第57-58页
 第二节 合理测算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第58-62页
  一、基于理论推理的测算第58-59页
  二、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第59-61页
  三、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第61-62页
 第三节 正确选择流域生态补偿模式第62-67页
  一、优化政府主导模式第62-64页
  二、培育流域生态补偿市场第64-67页
  三、小结第67页
 第四节 拓宽流域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第67-70页
  一、财政转移支付第68-69页
  二、水资源使用费第69页
  三、排污权转让费第69-70页
 第五节 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70-73页
  一、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第70-71页
  二、规范流域生态补偿的管理制度第71页
  三、健全流域生态补偿的产权制度第71-73页
结束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下一篇:巢湖湖滨带生态修复区水质和沉积物理化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