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酶及辅酶论文

南极冰藻DNA光修复酶脂质体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12-14页
第一章 综述第14-24页
    1.1 南极冰藻DNA光修复的来源第14-17页
        1.1.1 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 ICE-L的简介第14-15页
        1.1.2 南极冰藻Chlamydomonas sp. ICE-L的抗紫外辐射性第15页
        1.1.3 南极冰藻DNA光修复酶的结构特征第15-16页
        1.1.4 DNA光修复酶对受损基因的修复机理第16-17页
        1.1.5 DNA光修复酶的研究进展第17页
    1.2 南极冰藻DNA光修复酶的应用前景第17-19页
        1.2.1 DNA光修复酶的功能性验证第18页
        1.2.2 DNA光修复酶产品的发展趋势第18-19页
            1.2.2.1 脂质体在皮肤外用制剂中的作用原理第18页
            1.2.2.2 皮肤外用脂质体对粒径大小的要求第18-19页
    1.3 脂质体的简介第19-22页
        1.3.1 脂质体的基本概念第19页
        1.3.2 脂质体制备方法第19-21页
        1.3.3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第21-22页
    1.4 脂质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22页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DNA光修复酶的提取、分离和纯化工艺研究第24-40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4-26页
        2.1.1 试剂第24-25页
        2.1.2 仪器第25页
        2.1.3 SDS-PAGE相关试剂配制第25-26页
        2.1.4 其他试剂的配制第26页
    2.2 实验内容第26-31页
        2.2.1 DNA光修复酶工程菌的构建第26页
        2.2.2 DNA光修复酶工程菌的诱导表达第26-27页
        2.2.3 DNA光修复酶的提取分离工艺第27页
            2.2.3.1 工程菌离心时间的考察第27页
            2.2.3.2 工程菌破碎时间的考察第27页
        2.2.4 DNA光修复酶的纯化第27页
        2.2.5 DNA光修复酶的SDS-PAGE检测第27-29页
            2.2.5.1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第27-28页
            2.2.5.2 诱导表达后蛋白的SDS-PAGE检测第28页
            2.2.5.3 纯化后蛋白的SDS-PAGE检测第28页
            2.2.5.4 蛋白最终的SDS-PAGE检测第28-29页
        2.2.6 DNA光修复酶的活性检测第29-30页
            2.2.6.1 嘧啶二聚体引物的制备第29页
            2.2.6.2 嘧啶二聚体引物稳定性考察第29页
            2.2.6.3 嘧啶二聚体引物的紫外分析第29-30页
        2.2.7 DNA光修复酶的冷冻干燥工艺研究第30-31页
            2.2.7.1 冻干保护剂的考察第30页
            2.2.7.2 冻干酶粉酶活的测定第30-31页
            2.2.7.3 冻干酶粉的形态观察第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3.1 DNA光修复酶提取分离工艺的结果及分析第31页
            2.3.1.1 工程菌离心时间的考察第31页
            2.3.1.2 工程菌破碎时间的考察第31页
        2.3.2 DNA光修复酶的SDS-PAGE检测结果及分析第31-34页
            2.3.2.1 诱导表达后蛋白的SDS-PAGE检测第32页
            2.3.2.2 纯化后蛋白的SDS-PAGE检测第32-33页
            2.3.2.3 蛋白最终的SDS-PAGE检测第33-34页
        2.3.3 DNA光修复酶的活性检测结果及分析第34-36页
            2.3.3.1 嘧啶二聚体引物的制备第34-35页
            2.3.3.2 嘧啶二聚体引物稳定性考察结果第35页
            2.3.3.3 嘧啶二聚体引物的紫外分析结果与讨论第35-36页
        2.3.4 DNA光修复酶的冷冻干燥工艺研究结果与讨论第36-38页
            2.3.4.1 冻干保护剂的考察结果第36-37页
            2.3.4.2 冻干酶粉的酶活测定结果第37页
            2.3.4.3 冻干酶粉的形态观察结果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南极冰藻DNA光修复酶脂质体及其冻干工艺的研究第40-60页
    3.1 仪器和材料第40-41页
        3.1.1 试剂第40-41页
        3.1.2 仪器第41页
        3.1.3 其他试剂的配制第41页
    3.2 实验内容第41-47页
        3.2.1 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考察第41-45页
            3.2.1.1 膜材的选择第41-42页
            3.2.1.2 有机相的选择第42页
            3.2.1.3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选择第42-43页
            3.2.1.4 单因素实验第43-44页
            3.2.1.5 正交试验设计第44-45页
            3.2.1.6 正交实验结果验证实验第45页
        3.2.2 脂质体冻干制剂的制备第45-46页
            3.2.2.1 冻干工艺的考察第45-46页
            3.2.2.2 冻干工艺的验证实验第46页
            3.2.2.3 冻干制剂酶活性测定第46页
        3.2.3 南极冰藻DNA光修复酶脂质体的功能性验证第46-47页
            3.2.3.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活化第47页
            3.2.3.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浓度确定第47页
            3.2.3.3 DNA光修复酶对菌落成活率的影响第4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7-58页
        3.3.1 脂质体制备工艺考察的结果与分析第47-54页
            3.3.1.1 膜材的选择第47-48页
            3.3.1.2 有机相的选择第48-49页
            3.3.1.3 脂质体制备方法的选择第49页
            3.3.1.4 单因素实验第49-53页
            3.3.1.5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3-54页
            3.3.1.6 正交试验结果的验证实验第54页
        3.3.2 脂质体冻干制剂的制备第54-57页
            3.3.2.1 冻干工艺的考察及结果分析第54-56页
            3.3.2.2 冻干工艺的验证实验第56页
            3.3.2.3 冻干脂质体的酶活测定第56-57页
        3.3.3 DNA光修复酶冻干制剂的功能性验证结果第57-58页
            3.3.3.1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活化第57页
            3.3.3.2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浓度确定第57页
            3.3.3.3 DNA光修复酶对菌落成活率的影响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DNA光修酶光修复酶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第60-74页
    4.1 仪器和材料第60-61页
        4.1.1 试剂第60-61页
        4.1.2 仪器第61页
        4.1.3 其他试剂的配置第61页
    4.2 实验内容第61-64页
        4.2.1 蛋白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第61-62页
            4.2.1.1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61-62页
            4.2.1.2 波长重复性检测第62页
            4.2.1.3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62页
        4.2.2 方法学的考察第62-63页
            4.2.2.1 专属性考察第62页
            4.2.2.2 稳定性考察第62页
            4.2.2.3 精密度实验第62-63页
            4.2.2.4 回收率实验第63页
        4.2.3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第63页
            4.2.3.1 离心转速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第63页
            4.2.3.2 离心时间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第63页
        4.2.4 脂质体的形态观察第63页
        4.2.5 脂质体的粒径测定第63-64页
        4.2.6 脂质体Zeta电位的测定第64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72页
        4.3.1 含量测定的紫外分析法的分析第64-65页
            4.3.1.1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64页
            4.3.1.2 波长重复性检测第64页
            4.3.1.3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64-65页
        4.3.2 方法学的考察结果及分析第65-68页
            4.3.2.1 专属性考察第65页
            4.3.2.2 稳定性考察第65-67页
            4.3.2.3 精密度实验第67页
            4.3.2.4 回收率实验第67-68页
        4.3.3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第68-69页
            4.3.3.1 离心转速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第68页
            4.3.3.2 离心转速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第68-69页
        4.3.4 脂质体的形态观察第69-70页
        4.3.5 脂质体的粒径测定结果第70-71页
        4.3.6 脂质体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第71-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结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氧体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下一篇:油酸甲酯加氢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