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广西扶芳藤的质量控制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章 广西扶芳藤的薄层色谱鉴别第16-24页
    1 仪器、药材与试药第16-17页
        1.1 仪器第16页
        1.2 试剂第16页
        1.3 药材第16-17页
    2 实验内容第17-22页
        2.1 提取方法的选择第17-18页
        2.2 展开剂和显示剂的选择第18-21页
            2.2.1 显示剂的选择第18页
            2.2.2 展开剂的选择第18-20页
            2.2.3 不同类型薄层板的考察第20-21页
        2.3 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21页
        2.4 不同产地扶芳藤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第21-22页
    3 小结第22-24页
        3.1 提取方法选择第22页
        3.2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22-24页
            3.2.1 显色剂的选择第22-23页
            3.2.2 展开系统的选择第23页
            3.2.3 薄层板的选择第23-24页
第二章 广西扶芳藤红外指纹图谱的研究第24-41页
    1 实验材料第24-25页
        1.1 药材与试剂第24-25页
        1.2 仪器第25页
    2 光谱条件考察第25-26页
        2.1 扫描次数的考察第25-26页
        2.2 分辨率的考察第26页
    3 样品的制备与测定第26-27页
        3.1 样品的制备第26-27页
        3.2 空白片的测定第27页
        3.3 样品的测定第27页
    4 方法学考察第27-29页
        4.1 精密度试验第27-28页
        4.2 重复性试验第28页
        4.3 稳定性试验第28-29页
    5 实验结果第29-38页
    6 指纹图谱的建立第38-40页
        6.1 扶芳藤药材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第39-40页
    7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扶芳藤中卫矛醇提取工艺及其含量测定第41-62页
    1 基于HPLC-ELSD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扶芳藤中卫矛醇提取工艺第41-57页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1-42页
            1.1.1 材料与试剂第41-42页
            1.1.2 仪器第42页
        1.2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42-45页
            1.2.1 色谱柱选择第42页
            1.2.2 检测器的选择及其参数的选择第42-43页
            1.2.3 流动相的选择第43-44页
            1.2.4 柱温的选择第44-45页
        1.3 液相的色谱条件的确定第45-46页
        1.4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第46-49页
            1.4.1 提取方式的考察第46页
            1.4.2 提取溶剂的考察第46-47页
            1.4.3 物料比的考察第47-48页
            1.4.4 提取时间的考察第48-49页
        1.5 响应曲面法工艺优化实验第49-53页
            1.5.1 响应曲面法分析因素的选取以及模型的建立第49-52页
            1.5.2 实验结果第52-53页
        1.6 溶液的制备第53页
            1.6.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53页
            1.6.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3页
        1.7 方法学考察第53-57页
            1.7.1 线性关系的考察第53-54页
            1.7.2 精密度试验第54-55页
            1.7.3 稳定性试验第55页
            1.7.4 重复性试验第55-56页
            1.7.5 加样回收率试验第56-57页
    2 样品测定与结果第57-60页
        2.1 对照品色谱图第57页
        2.2 样品色谱图及扶芳藤中卫矛醇的含量测定第57-60页
    3 小结第60-62页
第四章 广西扶芳藤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第62-92页
    1 实验材料第62-63页
        1.1 药材第62-63页
        1.2 试剂第63页
        1.3 仪器第63页
        1.4 分析软件第63页
    2 实验方法第63-69页
        2.1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63-69页
            2.1.1 色谱柱选择第63-64页
            2.1.2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64-66页
            2.1.3 柱温的选择第66页
            2.1.4 进样量的选择第66-67页
            2.1.5 流动相的选择第67-68页
            2.1.6 磷酸浓度的选择第68页
            2.1.7 流速的选择第68-69页
    3 液相的色谱条件的确定第69-70页
    4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考察第70-74页
        4.1 提取溶剂的考察第70-71页
        4.2 提取方式的考察第71-72页
        4.3 提取溶剂量的考察第72-73页
        4.4 提取时间的考察第73-74页
    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的确定第74页
        5.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74页
        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74页
    6 扶芳藤HPLC指纹图谱的方法学考察第74-79页
        6.1 精密度试验第74-76页
        6.2 稳定性试验第76-78页
        6.3 重复性试验第78-79页
    7 扶芳藤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评价第79-90页
        7.1 扶芳藤样品指纹图谱的测定第79-80页
            7.1.1 空白试验第79-80页
            7.1.2 延长冲洗试验第80页
        7.2 扶芳藤样品指纹图谱的测定第80-82页
        7.3 扶芳藤指纹图谱的建立第82-87页
            7.3.1 共有峰的标定第83-86页
            7.3.2 相似度评价第86-87页
        7.4 扶芳藤药材指纹图谱聚类分析第87页
        7.5 扶芳藤药材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PCA)第87-90页
    8 小结第90-92页
        8.1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选择第90页
        8.2 色谱条件的考察第90页
        8.3 指纹图谱结果差异分析第90-91页
        8.4 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第91-92页
结论第92-94页
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综述第99-108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致谢第108-109页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蟾蜍他灵抑制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线叶唇柱苣苔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