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 第12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念 | 第14-16页 |
2.1.1 农业技术推广 | 第14-15页 |
2.1.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第15-16页 |
2.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相关理论 | 第16-19页 |
2.2.1 农业推广沟通理论 | 第16-17页 |
2.2.2 农业科技传播理论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 第19-24页 |
3.1 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 第19-22页 |
3.1.1 推广实用新型技术 | 第19页 |
3.1.2 推广农业示范基地 | 第19-20页 |
3.1.3 推广农业试验园区 | 第20页 |
3.1.4 推广现代农业机械 | 第20-21页 |
3.1.5 开展农民技能培训 | 第21-22页 |
3.2 企业型与自助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 第22-23页 |
3.3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24-32页 |
4.1 府谷县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7页 |
4.1.1 农业技术推广功能难以发挥 | 第24-25页 |
4.1.2 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匮乏 | 第25-26页 |
4.1.3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效能不高 | 第26页 |
4.1.4 农业技术推广理念相对滞后 | 第26-27页 |
4.2 府谷县企业型和自助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发展及其困境 | 第27-29页 |
4.2.1 企业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发展及其困境 | 第27-28页 |
4.2.2 自助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的发展及其困境 | 第28-29页 |
4.3 制约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原因 | 第29-32页 |
4.3.1 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缓慢 | 第29页 |
4.3.2 农业技术推广配套制度缺失 | 第29页 |
4.3.3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薄弱 | 第29-30页 |
4.3.4 政府推广职能相对缺位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完善府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32-42页 |
5.1 改革政府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 第32-34页 |
5.1.1 深化机构改革,增强推广效能 | 第32页 |
5.1.2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激励机制 | 第32-33页 |
5.1.3 加大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 第33-34页 |
5.1.4 引进高层次农技推广人才 | 第34页 |
5.2 扶持企业型和自助型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 第34-37页 |
5.2.1 增加资金扶持力度 | 第34-35页 |
5.2.2 大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 | 第35-36页 |
5.2.3 积极推进市县级信息平台和镇级信息服务站建设 | 第36页 |
5.2.4 加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 第36页 |
5.2.5 加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用软件开发 | 第36-37页 |
5.2.6 开发应用农业多媒体制作技术 | 第37页 |
5.3 完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第37-42页 |
5.3.1 完善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第37-38页 |
5.3.2 促进“科技承包服务”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第38-39页 |
5.3.3 大力发展以企业为龙头的产业化订单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 第39页 |
5.3.4 积极推广“农技站+基地+协会+农户”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 第39-41页 |
5.3.5 发挥农业科技能人的示范与带头作用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