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方法 | 第12-13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二、基本方法 | 第13页 |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一、国外研究 | 第13页 |
二、国内研究 | 第13-15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5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性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住房倒按揭概况 | 第16-24页 |
第一节 住房倒按揭的概念与特征 | 第16-18页 |
一、住房倒按揭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住房倒按揭的特征 | 第17-18页 |
第二节 住房倒按揭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一、生命周期理论 | 第18-19页 |
二、资源优化配置理论 | 第19-20页 |
三、外部性理论 | 第20页 |
第三节 国外住房倒按揭主要模式 | 第20-24页 |
一、美国模式 | 第20-22页 |
二、加拿大模式 | 第22-24页 |
第三章 住房倒按揭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 第24-37页 |
第一节 住房倒按揭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 | 第24-33页 |
一、老龄化危机给我国养老保障带来严峻挑战,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 第24-28页 |
二、传统家庭保障功能弱化,需要寻求新的养老模式 | 第28-29页 |
三、我国现有养老保险体系不健全 | 第29-32页 |
四、住房倒按揭的现实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住房倒按揭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 第33-37页 |
一、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为住房倒按揭提供了物质条件 | 第33-34页 |
二、家庭观念的不断更新为住房倒按揭贷款提供思想条件 | 第34页 |
三、大量空巢老人的出现为住房倒按揭提供了市场条件 | 第34-35页 |
四、低收入与不断增长的老年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为住房倒按揭提供了发展空间 | 第35页 |
五、金融机构的闲置资金呼唤安全性高、收益率高的新投资方式 | 第35页 |
六、房地产业日趋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条件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国内住房倒按揭试点实践概况 | 第37-40页 |
第一节 南京汤山温泉留园老年公寓的“以房换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以房自助养老” | 第38页 |
第三节 北京市的“养老房屋银行” | 第38-40页 |
第五章 以供需积极性为视角分析住房倒按揭在我国发展中的障碍 | 第40-46页 |
第一节 影响我国金融机构的供给积极性的因素 | 第40-43页 |
一、高风险的影响 | 第40-42页 |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影响 | 第42页 |
三、收益时间过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四、大量城市拆迁和征地的影响 | 第43页 |
第二节 影响我国借款人的需求积极性的因素 | 第43-46页 |
一、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 | 第43页 |
二、未开征遗产税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三、缺乏咨询机构的影响 | 第44页 |
四、缺乏利益担保机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五、我国房改遗留的房屋产权问题的影响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政府在住房倒按揭发展中的作用 | 第46-54页 |
第一节 美国政府在促进本国住房倒按揭发展中的作用 | 第46-48页 |
一、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住房倒按揭的市场发展 | 第46页 |
二、开拓和完善房地产二级市场 | 第46-47页 |
三、降低风险,政府为住房倒按揭提供担保 | 第47页 |
四、促进咨询机构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 | 第47-48页 |
第二节 我国政府在促进住房倒按揭发展中的作用和应采取的措施 | 第48-54页 |
一、我国政府在促进住房倒按揭的发展中的作用 | 第48-49页 |
二、我国政府在促进住房倒按揭的发展中应采取的措施 | 第49-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本人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