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分析 | 第14-18页 |
1.3.1 剪力墙宏观模型 | 第14-18页 |
1.3.2 剪力墙微观模型 | 第18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于OpenSEES剪力墙分层壳模型 | 第20-32页 |
2.1 OpenSEES概述 | 第20-22页 |
2.1.1 OpenSEES简介 | 第20页 |
2.1.2 OpenSEES模块组成及特点 | 第20-22页 |
2.1.3 OpenSEES前处理软件ETO简介 | 第22页 |
2.2 OpenSEES平台剪力墙单元集成介绍 | 第22-26页 |
2.2.1 分层壳单元模型 | 第23-24页 |
2.2.2 循环软化膜模型 | 第24-25页 |
2.2.3 纤维模型 | 第25页 |
2.2.4 多垂直杆模型 | 第25-26页 |
2.2.5 等效桁架模型 | 第26页 |
2.3 剪力墙模型的选择 | 第26页 |
2.4 分层壳单元的基本理论 | 第26-31页 |
2.4.1 基本假设 | 第26-27页 |
2.4.2 单元模块 | 第27-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复合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的构造及分层壳模型的验证 | 第32-52页 |
3.1 复合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的构造设计 | 第32-36页 |
3.1.1 普通钢管混凝土剪力墙 | 第32-36页 |
3.1.2 复合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 | 第36页 |
3.2 剪力墙试验概况 | 第36-39页 |
3.2.1 试验背景 | 第36-38页 |
3.2.2 试验加载方式 | 第38-39页 |
3.3 基于分层壳单元剪力墙有限元分析 | 第39-46页 |
3.3.1 材料本构关系 | 第39-43页 |
3.3.2 单元类型选择 | 第43页 |
3.3.3 单元网格划分 | 第43-44页 |
3.3.4 单元截面分层 | 第44-45页 |
3.3.5 试验结果与OpenSEES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3.4 不同剪力墙模拟对比分析 | 第46-50页 |
3.4.1 模型背景 | 第46-47页 |
3.4.2 模型建立 | 第47-48页 |
3.4.3 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 第48-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复合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64页 |
4.1 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4.1.1 模拟参数的设计 | 第52-53页 |
4.1.2 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2 钢材等级的影响 | 第54-57页 |
4.2.1 模拟参数的设计 | 第54-55页 |
4.2.2 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3 方钢管直径大小的影响 | 第57-59页 |
4.3.1 模拟参数的设计 | 第57页 |
4.3.2 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4.4 纵筋直径大小的影响 | 第59-61页 |
4.4.1 模拟参数的设计 | 第59-60页 |
4.4.2 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4页 |
第五章 内含复合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结构抗震分析 | 第64-82页 |
5.1 结构背景 | 第64-66页 |
5.1.1 结构背景 | 第64-65页 |
5.1.2 地震波情况 | 第65-66页 |
5.2 模型的建立 | 第66-69页 |
5.2.1 ETABS建模 | 第67页 |
5.2.2 ETO处理 | 第67-69页 |
5.3 模型的分析 | 第69-80页 |
5.3.1 基本动力特性分析 | 第69-70页 |
5.3.2 动力时程分析 | 第70-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复合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承载力公式推导 | 第82-90页 |
6.1 我国规范中剪力墙的设计 | 第82-83页 |
6.1.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 第82页 |
6.1.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 第82-83页 |
6.2 钢管混凝土剪力墙承载力公式 | 第83-86页 |
6.2.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 第83-84页 |
6.2.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 第84-86页 |
6.3 复合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承载力公式 | 第86-88页 |
6.3.1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 | 第86-87页 |
6.3.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 | 第87-88页 |
6.3.3 计算值与模拟值的比较 | 第8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 第96-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