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构建可培养的人体肠道细菌基因组集及8株肠道细菌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人体肠道微生物概述第10-14页
        1.1.1 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第10页
        1.1.2 人体肠道微生物的作用第10-11页
        1.1.3 人体肠道微生物的稳定性第11-12页
        1.1.4 人体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第12-14页
        1.1.5 人体肠道微生物研究前沿第14页
    1.2 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技术介绍第14-16页
        1.2.1 基于纯培养方法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第14-15页
        1.2.2 基于非培养方法对肠道微生物的研究第15-16页
    1.3 人体肠道细菌的功能研究第16-18页
        1.3.1 基于细菌全基因组的分类研究第16页
        1.3.2 基于肠道细菌全基因组的功能分析第16-17页
        1.3.3 肠道新型益生菌的功能研究第17-18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8-20页
第二章 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第20-34页
    2.1 样品收集第20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0-27页
        2.2.1 实验材料第20-22页
            2.2.1.1 实验试剂第20页
            2.2.1.2 实验耗材第20-21页
            2.2.1.3 实验仪器第21页
            2.2.1.4 培养基第21-22页
        2.2.2 实验方法第22-27页
            2.2.2.1 肠道细菌的分离培养第22-23页
            2.2.2.2 菌种保藏第23-24页
            2.2.2.3 肠道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4-25页
            2.2.2.4 肠道细菌全基因组测序第25-27页
            2.2.2.5 细菌全基因组比对第27页
    2.3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第27-32页
        2.3.1 菌株分离鉴定统计第27-29页
            2.3.1.1 菌株分离培养统计第27-28页
            2.3.1.2 分离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第28-29页
        2.3.2 分离菌株的全基因组测序第29-30页
            2.3.2.1 全基因组测序菌株选取第29页
            2.3.2.2 基因组提取第29页
            2.3.2.2 测序菌株组装结果统计第29-30页
        2.3.3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分类结果第30-31页
        2.3.4 讨论第31-32页
            2.3.4.1 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分析第31-32页
            2.3.4.2 筛选菌株的物种多样性分析第32页
    2.4 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测序菌株的功能研究第34-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4-39页
        3.1.1 实验材料第34-36页
            3.1.1.1 实验试剂第34页
            3.1.1.2 实验耗材第34页
            3.1.1.3 实验仪器第34页
            3.1.1.4 培养基第34-36页
        3.1.2 实验方法第36-39页
            3.1.2.1 菌株耐受性测试第36-37页
            3.1.2.2 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测试第37-38页
            3.1.2.3 菌株胆盐水解酶活性测试第38页
            3.1.2.4 菌株活性代谢产物检测第38-39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9-49页
        3.2.1 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功能分析第39-45页
            3.2.1.1 菌株功能基因和代谢通路概览第39-40页
            3.2.1.2 菌株功能基因的特性分析第40-44页
            3.2.1.3 试验菌株选取第44-45页
        3.2.2 基于体外培养的功能研究第45-49页
            3.2.2.1 试验菌株的理化性质第45-46页
            3.2.2.2 试验菌株耐受性第46-48页
            3.2.2.3 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及胆盐水解酶活性第48页
            3.2.2.4 菌株活性代谢产物分析第48-49页
    3.3 小结第49-51页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3页
附录第63-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83页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楼皂苷化合物诱导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凋亡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联合三维超声对乳腺BI-RADS 4类肿块诊断价值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