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人民陪审制度的基本原理 | 第13-23页 |
一、人民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 第13-15页 |
(一) 我国陪审制度的萌芽 | 第13页 |
(二) 人民陪审制度的形成与确立阶段 | 第13-14页 |
(三) 人民陪审制度的破坏阶段 | 第14页 |
(四) 人民陪审制度的恢复和重建阶段 | 第14-15页 |
(五) 人民陪审制度发展的新阶段 | 第15页 |
二、人民陪审制度内涵和特点 | 第15-17页 |
三、人民陪审制度的理念与功能 | 第17-23页 |
(一) 人民陪审制度的理念 | 第17-19页 |
(二) 人民陪审制度的功能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中外陪审制度之比较分析 | 第23-35页 |
一、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 第23-28页 |
(一) 英美法系陪审团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 第23-26页 |
(二) 大陆法系参审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 第26-28页 |
二、人民陪审制度与两大法系陪审制度的比较 | 第28-35页 |
(一) 人民陪审制度与陪审团制度的比较 | 第28-30页 |
(二) 人民陪审制度与参审制度的比较 | 第30-32页 |
(三) 两大法系陪审制度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启示 | 第32-35页 |
第三章 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5-46页 |
一、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5-42页 |
(一) 立法上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二) 实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二、我国人民陪审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2-46页 |
(一) 法律文化传统的原因 | 第42-43页 |
(二)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对人民陪审制度的影响 | 第43页 |
(三) 人民陪审制度政治化的负面作用 | 第43-44页 |
(四) 民主观念的欠缺及诉讼制度的不完备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46-56页 |
一、人民陪审制度的定位与改革方向 | 第46-47页 |
二、改革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47-56页 |
(一) 完善人民陪审员的资格与选任程序 | 第47-49页 |
(二) 明确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案件范围 | 第49-50页 |
(三) 改革合议庭人员的组成比例及评议规则 | 第50-51页 |
(四) 明确人民陪审员的权利义务 | 第51-52页 |
(五) 完善人民陪审制度运作的保障措施 | 第52-53页 |
(六) 健全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和责任制度 | 第53-54页 |
(七) 相关诉讼制度和规则的确立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