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课题领域现状 | 第12-13页 |
·作者的主要工作 | 第13页 |
·本文的组织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分析 | 第15-31页 |
·磁介质数据恢复技术 | 第15-16页 |
·常规数据恢复技术 | 第15页 |
·磁介质残留数据恢复技术 | 第15-16页 |
·磁介质销毁技术 | 第16-19页 |
·消磁技术 | 第16-17页 |
·热销毁技术 | 第17-18页 |
·物理销毁技术 | 第18页 |
·软销毁技术 | 第18-19页 |
·磁盘的物理结构 | 第19-20页 |
·盘面 | 第19页 |
·磁道 | 第19页 |
·柱面 | 第19-20页 |
·扇区 | 第20页 |
·磁盘的寻址方法 | 第20页 |
·磁盘的逻辑结构 | 第20-25页 |
·BOOTSECTOR 简介 | 第20-21页 |
·DPT 简介 | 第21-22页 |
·扩展分区简介 | 第22-23页 |
·寻找逻辑分区的方法 | 第23-25页 |
·对指定文件的覆盖 | 第25-30页 |
·FAT 文件系统 | 第26-28页 |
·NTFS 逻辑分区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SDM 方法 | 第31-47页 |
·磁介质设备记录数据的原理 | 第31-32页 |
·磁介质材料记录信息的局限性分析 | 第32-34页 |
·现有的数据覆写标准 | 第34-37页 |
·硬盘的编码方式及SDM 方法的提出 | 第37-40页 |
·硬盘编码方式 | 第37-39页 |
·SDM 方法的提出 | 第39-40页 |
·SDM 的设计 | 第40-44页 |
·按照“全面覆盖”的原则设计覆写序列 | 第40-42页 |
·按照频率最低原则 | 第42页 |
·写随机序列 | 第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SDM 方法的分析 | 第44-45页 |
·SDM 与同类覆写方法的对比 | 第45-46页 |
·SDM 同DOD5220.22-M 方法进行对比 | 第45页 |
·SDM 同Gutman 方法的对比 | 第45-46页 |
·SDM 同其它擦除方法的对比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软销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74页 |
·软销毁系统总体结构概述 | 第47-48页 |
·软销毁系统的总体功能概述 | 第47页 |
·系统的主要特色 | 第47-48页 |
·总体设计 | 第48-54页 |
·系统设计 | 第48-54页 |
·系统工作流程 | 第54-58页 |
·用户/权限管理流程 | 第54-56页 |
·多机联网擦除流程 | 第56-57页 |
·单机擦除流程 | 第57-58页 |
·日志模块的实现 | 第58-59页 |
·功能描述 | 第58页 |
·流程图 | 第58-59页 |
·擦除算法的实现 | 第59-64页 |
·擦除序列的数据结构定义 | 第59页 |
·擦除序列 | 第59-63页 |
·擦除函数erase_run | 第63-64页 |
·对物理盘的擦除 | 第64-65页 |
·对逻辑盘的擦除 | 第65页 |
·对特定文件的擦除 | 第65-66页 |
·LPE(Linux Packer Execute)可执行文件代码加壳技术 | 第66-71页 |
·ELF 文件格式分析 | 第67-68页 |
·LPE 技术的原理 | 第68-71页 |
·数据擦除效率分析 | 第71-73页 |
·磁盘的数据传输速率 | 第71-72页 |
·提高擦除效率的方法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测试及运行效果 | 第74-82页 |
·功能测试 | 第74-76页 |
·测试工具 | 第75-76页 |
·性能测试 | 第76-78页 |
·软硬件配置 | 第76-77页 |
·测试工具 | 第77页 |
·测试结果 | 第77-78页 |
·运行效果展示 | 第78-81页 |
·测试总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总结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