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1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二、论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 第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第一部分 有关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第11-14页 |
1.区位理论 | 第12页 |
2.空间结构理论 | 第12-13页 |
3.梯度推移理论 | 第13页 |
4.增长极理论 | 第13-14页 |
二、对中国城市化问题的研究 | 第14-17页 |
第二部分 城市化基本原理 | 第17-21页 |
一、城市化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城市化的动因 | 第18页 |
1.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原始动力 | 第18页 |
2.工业化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第18页 |
3.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新兴动力 | 第18页 |
三、城市化水平的测度与评价 | 第18-19页 |
四、城市发展模式 | 第19-21页 |
第三部分 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历史路径及现状分析 | 第21-36页 |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路径 | 第21-24页 |
(一) 1949年—1957年的城市化起步阶段 | 第21-22页 |
(二) 1958年—1965年的城市化波折阶段 | 第22页 |
(三) 1966年—1978年的城市化停滞阶段 | 第22-23页 |
(四) 1979年至今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 第23-24页 |
二、我国城市化政策的演变 | 第24-26页 |
(一) “逆城市化”政策(1949年—1978年) | 第24-25页 |
(二) 以小城镇建设为中心的城市化政策(1979年后) | 第25-26页 |
三、中国城市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26-36页 |
(一) 中国城市化的现状 | 第26-29页 |
1.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起飞阶段 | 第26-27页 |
2.城市人口规模及区域进一步扩大,逐步向大中城市发展 | 第27-28页 |
3.城市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分布地域差异显著 | 第28-29页 |
(二) 中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1.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 | 第29-30页 |
2.二元城市化体制 | 第30页 |
3.过度小城镇化 | 第30-31页 |
4.城市发展中的“摊大饼”现象严重,造成土地利用率低 | 第31页 |
5.城市功能缺失延缓了城市化进程 | 第31-32页 |
(三)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 | 第32-36页 |
1.大规模的人口移动 | 第33-34页 |
2.城市贫困化 | 第34-35页 |
3.城市污染日益严重,人居环境恶化 | 第35页 |
4.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人均不足,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 第35-36页 |
第四部分 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 | 第36-46页 |
一、“新形势”解读 | 第36-37页 |
(一) 理论新 | 第37页 |
(二) 机制新 | 第37页 |
(三) 环境新 | 第37页 |
二、新形势下中国选择大城市发展道路的依据 | 第37-42页 |
(一) 城市化发展客观规律 | 第38-40页 |
1.城市化过程具有阶段性规律 | 第38页 |
2.城市化具有聚集规律 | 第38页 |
3.城市化具有不平衡规律 | 第38页 |
4.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规律 | 第38-39页 |
5.城市化中期阶段有大城市超先发展规律 | 第39-40页 |
(二) 我国的国情原则 | 第40-42页 |
三、新形势下中国选择大城市发展模式的原因和意义 | 第42-46页 |
(一) 大城市发展模式符合产业发展要求 | 第42-44页 |
1.符合工业化的要求 | 第42-43页 |
2.符合第三产业的要求 | 第43页 |
3.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 | 第43-44页 |
(二) 发展效率要求选择大城市发展模式 | 第44-45页 |
(三) 城市聚集经济的要求 | 第45-46页 |
(四) 城市人口密度空间变动规律的要求 | 第46页 |
第五部分 大城市优先发展战略的优化对策 | 第46-51页 |
一、依托科学规划,走大城市优先、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之路 | 第47页 |
1.做大做强大城市 | 第47页 |
2.发展壮大中小城市 | 第47页 |
二、实施城市群战略,倾力打造大城市航母 | 第47-48页 |
三、完善大城市“准入”政策,逐步消除城市化发展障碍 | 第48-49页 |
1.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 第48页 |
2.改革城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 | 第48-49页 |
四、实现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不断提升城市化的质量 | 第49-51页 |
1.盘活存量资本,搞活增量资本,激活无形资产 | 第49-50页 |
2.形成多元化的城市投融资机制 | 第50页 |
3.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城市规划体制 | 第50页 |
4.城市规划设计要现实不要超前 | 第50-51页 |
五、以人口城市化为核心推进城市化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