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滑坡论文

地震诱发滑坡(碎屑流)成因机理及运动学特性初步研究--以文家沟滑坡—碎屑流灾害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引言第11-2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典型案例第12-21页
     ·地震滑坡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2-14页
     ·高速远程滑坡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0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0-21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1-25页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1-22页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2-25页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条件第25-33页
   ·地理位置第25页
   ·气象与水文第25-26页
   ·地形地貌第26-27页
   ·地层岩性第27-28页
   ·地质构造第28-29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29-30页
   ·汶川地震对研究区的影响第30-33页
第3章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其分区第33-53页
   ·滑坡概况第33-34页
   ·滑坡区域岩体结构特征第34-36页
   ·滑源区地形地貌特点第36-37页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堆积物结构分区第37-53页
     ·滑源区(I)第40-41页
     ·铲刮区(II-1)第41-42页
     ·主堆积区(II-2)第42-46页
     ·停积区(II-3)第46-47页
     ·撞击区(III)第47-50页
     ·各堆积区堆积特征的变化第50-53页
第4章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的运动全过程分析第53-64页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体的运动速度反演计算第53-59页
     ·滑体启程剧发速度第53-54页
     ·滑床行程速度第54页
     ·滑体飞行速度计算第54-57页
     ·碎屑流体运动速度计算第57-59页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的运动特征值第59-60页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运动全过程分析第60-64页
第5章 文家沟滑坡—碎屑流成因机制分析第64-74页
   ·映秀—北川断裂与研究区的位置关系及其影响第64-65页
   ·滑源区地形特点对滑坡的影响第65-66页
   ·文家沟滑坡的强震激发和启动机制第66-68页
     ·文家沟滑坡的强震激发机制第66-68页
     ·文家沟滑坡的启动机制第68页
   ·文家沟滑坡激发机制的物理模拟验证第68-71页
     ·物理模拟实验概况第68-70页
     ·物理模拟试验成果分析第70-71页
   ·强震条件下的滑体加速机制第71页
   ·文家沟滑坡的碎屑化及高速远程运动机制第71-74页
     ·滑坡向碎屑流的转化机制第71-72页
     ·碎屑流体高速远程运动机制第72页
     ·滑坡—碎屑流的停积机制第72-74页
第6章 地震诱发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学特征研究第74-81页
   ·国内外主要的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第74页
   ·地震诱发滑坡(碎屑流)成因机制及运动特征的相关因素分析第74页
   ·地震诱发滑坡(碎屑流)成因机制及运动特征各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第74-79页
   ·地震诱发高速远程滑坡运动特征的一般规律第79-81页
结论及展望第81-84页
 1 结论第81-82页
 2 展望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泥石流暴发频率与其形成区岩性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大熊猫生境适应性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