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集体谈判权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7-13页
    1.1 课题背景第7-8页
    1.2 选题意义第8页
    1.3 文献综述第8-12页
    1.4 研究方法第12页
    1.5 创新点第12-13页
第2章 集体谈判权的理论分析第13-18页
    2.1 集体谈判权的含义与基本特征第13-14页
        2.1.1 集体谈判权的含义第13页
        2.1.2 集体谈判权的基本特征第13-14页
    2.2 “劳动三权”和集体谈判权第14-18页
        2.2.1 “劳动三权”是现代劳动立法的核心第14-15页
        2.2.2 团结权是集体谈判权的“先行行为”第15-16页
        2.2.3 争议权是实现集体谈判权的辅助性权利第16-18页
第3章 美日集体谈判制度的考察第18-31页
    3.1 美国第18-24页
        3.1.1 集体谈判主体及其关系第18-19页
        3.1.2 集体谈判的核心内容第19-20页
        3.1.3 信息披露义务与打破谈判僵局的手段第20-21页
        3.1.4 对于我国的立法借鉴第21-24页
    3.2 日本第24-31页
        3.2.1 日本集体谈判的特点第24页
        3.2.2 日本集体谈判的内容第24-25页
        3.2.3 对于我国的立法借鉴第25-31页
第4章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31-38页
    4.1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现状第31-35页
        4.1.1 我国集体谈判权立法方面第31-32页
        4.1.2 集体谈判组织保障立法方面第32-34页
        4.1.3 集体行动保障立法方面第34-35页
    4.2 我国集体谈判制度运行中的问题第35-38页
        4.2.1 集体谈判主体制度的缺失第35-36页
        4.2.2 集体谈判保障制度的缺位第36-37页
        4.2.3 集体争议处理程序的缺陷第37-38页
第5章 完善我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立法建议第38-44页
    5.1 完善集体谈判的主体制度第38-39页
        5.1.1 提高工会的独立性和代表性第38页
        5.1.2 依法组建集体谈判的雇主组织第38-39页
    5.2 完善集体谈判的保障制度第39-40页
        5.2.1 建立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保障工会的集体谈判权第39页
        5.2.2 工会引导工人集体谈判第39-40页
    5.3 完善集体争议的处理制度第40-44页
        5.3.1 司法救济第41-43页
        5.3.2 行政救济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交通时空大数据的异常行为模式挖掘研究
下一篇:基于评论分析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