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天线:按工作原理分论文

智能天线自适应算法及其DSP实现的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无线蜂窝的有关概念第8-9页
    1.2 移动通信的发展第9-13页
    1.3 CDMA技术第13-14页
    1.4 智能天线技术第14-17页
        1.4.1 应用于移动通信的智能天线第14页
        1.4.2 智能天线的体系结构第14-15页
        1.4.3 智能天线的发展第15-16页
        1.4.4 智能天线的自适应算法第16-17页
    1.5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17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第17-19页
第2章 最佳自适应滤波理论第19-24页
    2.1 自适应阵列介绍第19-20页
    2.2 判决准则第20-24页
        2.2.1 最小均方误差(MMSE)准则第20-21页
        2.2.2 最小二乘(LS)准则第21页
        2.2.3 最大信噪比(Max SNR)准则第21-22页
        2.2.4 准则之间的比较第22-24页
第3章 传统自适应算法的分析及仿真第24-37页
    3.1 传统自适应算法的理论第24-30页
        3.1.1 LMS算法第25-26页
        3.1.2 RLS算法第26-27页
        3.1.3 CMA算法第27-28页
        3.1.4 BLF算法第28-29页
        3.1.5 算法比较表第29-30页
    3.2 计算机仿真与结果第30-37页
        3.2.1 LMS算法的仿真第31-32页
        3.2.2 RLS算法的仿真第32-34页
        3.2.3 CMA算法的仿真第34-36页
        3.2.4 BLF算法的仿真第36-37页
第4章 基于求解广义特征值的BLF算法的研究第37-55页
    4.1 信号模型第38-40页
    4.2 GE-BLF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第40-46页
        4.2.1 算法原理第40-43页
        4.2.2 自适应过程第43-44页
        4.2.3 收敛速率第44-46页
    4.3 算法仿真第46-48页
        4.3.1 信道环境第46-47页
        4.3.2 仿真结果第47-48页
    4.4 天线互耦对GE-BLF算法的影响第48-53页
        4.4.1 概述第48-49页
        4.4.2 矩量法计算阵列互耦第49-51页
        4.4.3 互耦对GE-BLF算法的影响第51-53页
        4.4.4 补偿互耦对GE-BLF算法的影响第53页
    4.5 总结第53-55页
第5章 GE-BLF算法DSP实现的研究第55-67页
    5.1 前言第55页
    5.2 实时DSP系统的组成第55-56页
    5.3 DSP系统的特点第56-59页
        5.3.1 系统的特点第56-57页
        5.3.2 DSP芯片的特点第57-59页
    5.4 TMS320C6000芯片的结构与特点第59-61页
    5.5 GE-BLF算法的软件编程第61-65页
        5.5.1 C6000的软件开发流程第61-63页
        5.5.2 GE-BLF算法的C语言实现第63-65页
    5.6 测试平台的设计第65-67页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74页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口用型无烟气烟草制品中烟碱体外释放规律研究
下一篇:“论快乐与人类潜能:关于享乐论与自我实现论的研究综述”翻译(英译汉)及翻译研究报告